从折戟A股到赴港招股书失效,金辉集团坎坷的IPO苦旅仍在继续。
9月25日,金辉控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这是继其3月25日之后再次递表。金辉控股于2019年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是金辉集团上市的资本壳平台,持有后者96%股份,剩余4%股份由金辉集团创始人林定强家族持有。
早在2016年,金辉集团便谋求登陆A股。等待无果后,金辉转换战场。“鉴于中国房地产行业调控和监管环境收紧,及中国总体融资环境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为获得国际证券市场认可,金辉集团自愿撤回A股上市申请。”招股书称。
相较于目前一起排队上市的其他“迷你房企”,金辉集团规模尚可。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该集团全口径销售额888.6亿元,排名第40位,权益销售额661.6亿元,排名第37位,是地产行业冲刺千亿的种子选手。
这也是该集团最近三年不断发力冲刺规模的结果。资料显示,发家于福建的金辉,一直因其温和步调被贴上“非典型”闽系房企标签,管理层也意识到规模的重要性,2016年公开表示集团此前过于稳健,资金安排、投资策略都偏谨慎。
此后,金辉显露野心,从投资到销售均大力提速。在受疫情影响的这一年,金辉仍未放慢扩张脚步,譬如8月份,经过94轮报价后,金辉旗下公司以2.25亿元、溢价率106.03%竞得江苏淮安一商住地。
截至7月31日,金辉共有16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物业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908.18万平方米,较2019年末增加241.18万平方米。
为支持扩张需求,金辉不断寻求融资机会,如6月份透过全资附属公司金辉资本发行总额2.5亿美元票息为8.8%的优先票据;4月30日至7月31日订立21份银行贷款或信托融资安排,借款总额为145.42亿元。
这让金辉的杠杆率较去年有所提高。截至4月30日,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约180%,较2019年末提升约10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约0.4,短期债务偿还仍有压力;截至7月31日,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45.49%。
按房企融资“三条红线”监管原则,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以及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金辉集团目前踩中两条红线,后续融资及债务扩张速度或将受到限制。
与此同时,因土地收购及业务扩张力度加大,2017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4月末,金辉集团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均录得负值,分别为-77.56亿元、-56.97亿元、-23.55亿元。
随着地产高速上行期结束、融资环境再度收紧,上市“补血”已迫在眉睫。联合国际表示,IPO不仅从财务杠杆角度,而且从信息透明度和公司治理角度,都对金辉的信用有正面影响,可在需要时发行更多股票以补充资金。
鉴于此,7月7日,联合国际将金辉集团的国际长期发行人评级从‘BB-’上调至‘BB’,展望稳定。该机构还称,金辉在二线和核心三线城市的持续扩张,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或为其增长提供动力。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也认为,公开上市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企业财务结构,支撑企业规模发展;另一方面,登陆资本市场可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获取更多机会和资源,从而作用到企业发展上。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金辉集团,今年排队上市的11家房企中,IPO闯关之路都颇为曲折。万创国际四次闯关失败,海伦堡、奥山控股两次冲击未果,三巽控股、港龙地产、大唐地产也已经二度递表。
丁祖昱表示,在政策调控持续、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了房企去化及回款压力,同时也对其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效率、抗风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房企上市不能再是一味追求规模快速提升,需要接受资本市场以及社会的监督,适应市场的调整能力也要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