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一排风车伫立,扇叶被海风推动徐徐旋转。随着91台风机全部吊装完成,粤东地区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项目——中广核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主体工程进入竣工收尾阶段。

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到2030年,广东海上风电产业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汕尾的中广核海上风电基地,实地感受广东海上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

风电更环保有助减少碳排放

中广核新能源海上风电(汕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穗兴介绍,利用风力发电,本质上是一种能量转换。海上的风力带动了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风轮旋转,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风能就转换成了电能。接下来,电能要通过集电线路经过海上升压站进行升压,再通过海底线缆输送到陆上集控中心,最终再汇入电网送到千家万户。

胡穗兴提到的陆上集控中心,就像是这套系统的“大脑”。在中广核汕尾海上风电基地陆上集控中心,运行人员可以远程向风场设备发出指令,实时监控、管理风机设备。

风电是一种绿色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以记者探访的项目为例,等到中广核汕尾140万千瓦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为我省提供清洁电能约40亿千瓦时。这意味着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可以等效节省约12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40万吨、一氧化硫约2000吨。

广东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有先天资源优势

中广核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是粤东地区首个海上开工、首个并网发电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粤东地区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汕尾市有着丰富的码头、岸线资源,海域风资源禀赋优越,可以实现海上风电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汕尾市还有很好的海上风电产业基础。”胡穗兴说,“我们以海上风电项目资源为牵引,先后引进明阳、中天、天能、长风等一批头部企业投资建厂,预计园区达产后年产值将超300亿元,带动就业超3000人。”

对于在广东发展海上风电,负责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胡穗兴很有信心。他说,广东省海岸线长,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的资源优势,“广东还是能源消费大省,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是广东能源结构优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广东的经济实力、市场需求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事实上,发展风电已经成为不少国家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应对气候变化的突破方向。最近,“双碳”目标的提出,更为海上风电产业带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根据此前出台的《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到2030年,广东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海上风电产业总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海风不仅“吹”来了清洁能源,更“吹”动了一个千亿级产业的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