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安信证券举办中期策略会。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会上表示,资本市场已经比较充分地吸收和消化了外部扰动的影响,下一步市场重心将重新回到经济、政策层面。

高善文指出,从全球经济增长情况来看,2016年初到2018年,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同步有所好转,但在2018年晚些时候以来,全球工业增长再次出现比较显著的减速,到目前已经基本上回到2016年年初启动时的水平,而中国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

这一轮全球经济的减速,和历史上其他阶段相比有不同的特点,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减速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贸易领域,而在服务业领域迄今为止景气依然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所以去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分叉。分国别来看,这种情况还是很清晰,美国服务业景气指数相对比较稳定,制造业景气指数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在下落。日本的情况是一样的,欧洲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高善文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去杠杆,特别是由此导致的国内经济、内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速,这一减速扩散到了全球领域。

他指出,尽管出口下降,但是进口下降得更快,因此中国的贸易盈余在过去半年内仍然在扩大,这清晰表明了中国内需的减速。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减速主要来自于投资上的减速,去年以来投资总体相对稳定,经济的减速主要来自于消费活动下降,这在历史上非常少见。微观层面上也有很多证据,比如市场上所谓的消费降级。

那么,为什么消费活动会减速?内需的减速有没有可能在某个时候稳定下来?

对此,高善文这样回答:“消费活动下降最流行的解释是因为房地产。想法很朴素,房子那么贵,老百姓咬着牙买了房子还要还月供,所以消费很紧张。对于要买房子的人来说,房子涨价了,实际收入下降,这一点容易理解,但是房子涨价以后,对于大量已经持有房产的人而言,这一群体的财富是在上升的,应该带来财富效应,反过头来应该会刺激消费。经过测算,推翻了流行的解释,实际上是房地产销售支持了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增长。我们认为,消费活动的减速很可能跟与去杠杆相关的金融政策调整的副作用有关。对老百姓来讲,收入100元,一部分要去消费掉,经济学上把没有消费掉的东西定义为储蓄。中国居民总体上讲,每获得100元,会把大约33元储蓄起来。这33元是怎么分布的?平均二十多块钱是存到银行,或者是买了理财产品,还有大约10块钱是买了房子或者自己做了生意、做了投资。但是2016年到2018年这三年期间,居民收入用于存在银行的部分突然出现大幅下沉,100元的收入中只有大约15元的水平。2018年是历史上第一年居民户存到银行的钱比从银行拿出的钱更少。我们发现,这一下降不能用买房来解释。那么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货币供应出现下降,而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资管新规和去杠杆。”

他指出,资管新规和去杠杆政策的抑制作用未来是可以消除的,这一政策的调整比刺激基建、地产的副作用更小,而且将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高善文预期,随着这些调整的落地,货币供应能够回到更正常甚至更宽松的水平,消费活动可能会重新恢复加速,经济活动的稳定应该可以实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