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3个百分点。图为观众在天津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科技展华为展台参观(5月16日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作为第一动能,正在加快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创新驱动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潜力?从最新的一季度统计数据中可见端倪。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张卫华介绍,一季度,我国工业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2个百分点。二是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一季度,3D打印设备、石墨烯、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39.3%、55.6%、54.1%、48.2%和18.2%。
“新兴产业作为经济体系中最有发展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持续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介绍,1月至2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3.0%,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2.4%,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2.1、1.5和1.5个百分点。
其他方面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我国168家国家高新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实际上缴税费2909.6亿元,同比增长12.4%;营业收入利润率6.1%;园区新注册企业数4.6万家,同比增长11.6%,创新创业持续活跃。截至2月末,国家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4419.6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高出全国增速1.3个百分点。
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在今年一季度迎来开门红: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技术收入增长较快,实现技术收入2171.6亿元,同比增长23.7%;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领域、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等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增势较好,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4%、11.4%、11.3%。
创新驱动为何能给中国经济带来这样的潜力?我们也可以从最新的一季度统计数据中寻找答案。
我们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达到19657亿元,投入强度(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2.18%。此前如何呢?2013年至2016年间,我国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1.1%,增速世界领先。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超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3%。不断增长的研发经费、持续向好的研发投入结构,正在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培本筑基。
我们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决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报告中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等措施,赢得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拥护和支持。
今年正式启动的科创板,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截至5月8日,科创板已受理企业达到103家,总拟募资金额突破1000亿元。资本市场对创新型经济的支持,正在为企业创新提供动力。
我们正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商标法修改决定,明确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五倍以下,并将法定赔偿额上限从三百万元,提高到五百万元,修改条款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样的惩罚性赔偿额度在国际上都是比较高的,充分彰显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决心。今年,全国人大还将修改专利法,重点是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专利法修正案中,规定了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中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名列第17位,较2017年又上升5位。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78位大幅跃升至2018年的第46位。
我们在收获更多科技创新成果。
今年1月至3月,我国发明专利申请34.1万件,授权11.6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0.3万件,授权37.5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5.7万件,授权11.9万件。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和拥有量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今年4月举办的“科技成果直通车上海站·生物医药专场”现场路演活动中,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火炬中心将致力于把科技成果直通车打造成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品牌。希望上海在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随着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持续高涨,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各项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将继续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