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上亿户各类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运行的“机体和细胞”,虽受疫情扰动,但今年我国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仍逆势连续攀升,日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去年,总量也超过去年同期,成为中国经济基本盘最有力地支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能够稳定恢复,也得益于我们并行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本报就此展开系列报道,从年内新设市场主体的数量、行业分布等角度,解读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同主要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时表示,“中国经济能够稳定恢复,也得益于我们并行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在疫情冲击面前,上亿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表现出的坚强韧性,是中国经济基本盘最有力支撑,也是我们应对困难挑战最大底气所在”。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意味着我国经济稳定恢复依靠的是市场力量,实现的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这就是说,中国经济具有长足发展前景,可持续增长是可以实现的。”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25日记者发稿,年内全国企业注册数量为2096.77万家,虽较2019年全年仍有165.53万家的差距,但较2019年同期增加81.24万家。
虽受疫情影响,但新增企业数量仍逆势增长。究其原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为应对疫情,部分行业“危中有机”,特别是解决疫情防控下的衣食住行需要服务业自身转型升级;二是宅经济发力应对疫情,从而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三是我国进一步简化、降低企业开办手续、经营成本,激发更多创业者注册新企业。
“离不开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优化和灵活就业。”田利辉补充道,在政策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措并举积极扶持服务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营商环境方面,我国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以‘真金白银’优化营商环境;在灵活就业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者的行列,带来新设市场主体数量的上升。
在上述2096.77万家新设企业中,从所属行业来看,企业注册数量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具体来看,排名三甲的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新企业注册数量为983.08万家,占2020年全国企业注册数量的47.23%,较2019年同期增加40.43万家;住宿和餐饮业注册数量为232.69万家,占比11.18%,较2019年同期减少32.11万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注册数量为202.88万家,占比9.75%,较2019年同期增加6.71万家。
田利辉认为,“这是政府有为的结果,也是市场有效的反应。虽然上述行业受疫情冲击最大,但在各项政策红利地激活下,预计这些行业将迎来更有力度的增长。”
从注册地来看,江苏、广东、山东3个省份的新设企业最多。其中,江苏省排名榜首,新企业注册数量达208.67万家,占2020年全国企业注册数量的10.10%;广东省次之,企业注册数量为207.9万家,占比10.06%;山东省第三,企业注册数量为181.39万家,占比8.78%。
刘向东分析道,“相较而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开办成本较低,特别是居家也能办理,且‘触网’经营加速,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而成为新增注册企业‘部队’中的‘主力军’。”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力促中小企业发展。例如,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7个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制度等7方面25条具体措施。
谈及未来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田利辉表示,虽然仅仅从企业注册数量上并不能准确判断行业的增长空间,但可以看到市场的活力所在。高科技、消费、养老等产业都有着长足的发展空间,需要优化、完善相关政策。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还需从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支持、创新创业激励等多维度予以发力。只要我国的市场主体活力满满,经济发展前景就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