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中的一员,相关工作备受瞩目。而作为市场投资活力风向标的民间投资,去年成绩可圈可点。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月份至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78088亿元,同比增长0.2%,而1月份至10月份增速则为下降0.7%。民间投资增速实现在2020年年内首次转正,释放出积极信号,为各界所关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认为,这表明随着经济的恢复,市场化投资增加。前期在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带动下投资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民间投资规模

或超30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在“六稳”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国家助力民间投资主要会从主体端和项目端入手,首先,针对民营企业主体,减税降费,以及对民营企业进行信贷支持,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扶持方式;其次,在项目端,国家会进一步通过招投标领域的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来保障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权利和合法利益,并通过在PPP模式、ABS、REITs等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来加强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预计会有大量民营企业在2021年实现稳步复苏,预计整体投资规模总量将回到2019年的规模,达到30万亿元以上。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投资增速于2020年11月份转正,全年有望保持正增长,预计2020年全年民间投资规模约29万亿元。考虑到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且受到2020年低基数影响,2021年全社会整体的投资规模有望保持7%左右的增速,民间投资占比较难有大的提升,但增速有望回至8%以上的增长区间,预计民间投资全年规模约33万亿元,占比56%左右。

就今年民间投资重点领域来看,徐光瑞表示,随着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提出的“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发展要求,结合制造强国战略,民间资本可以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并适时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另一个则是“两新一重”领域,民间资本应充分借势数字中国建设机遇,通过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获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政策延续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地已录入全国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项目7474个。从民营企业参与情况来看,已签约项目中,民营企业单独中标项目846个,联合体中民营企业控股项目876个。分地区看,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地方分别是山东233个、安徽159个、江苏116个、河南108个、广东99个;总投资排名前五位的地方分别是江苏2687亿元、山东1388亿元、安徽1160亿元、云南949亿元、广西896亿元。

就如何更好助力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唐川表示,在融资支持方面,可以进一步延续并落实2020年的主要政策,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把针对小微、民营企业的定向降准、降息工作落实到位;促进民营企业更高效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同时,也可引导地方产业基金对民营企业、民间投资主导的项目进行切实的扶持。

徐光瑞表示,国家层面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稳定预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充分落实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等政策,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形成民间资本良好预期。二是立足政策,协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专项债、PPP等模式支持新基建,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配合降低融资成本、减税降费、加大对研发成本补贴等方式助力民营制造企业创新发展。

资本市场方面仍需继续发力,特别是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开展并购、上市、发债时应予以更多有效支持,配合国家政策激发银行、保险等资金活力,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以及知识产权抵押等创新方式助力民营资本创造高质量的有效供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