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山东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半岛南3号在海阳开工建设。”据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位于海阳市南侧海域,总投资约56亿元,装机容量300兆瓦,建设58台5.2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目前,项目开工各项手续均已办理完毕,海上升压站、陆上集控中心、海缆、主机等已在建,将于2021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山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弯道超车,加速向海上风电新的“春天”阔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正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转型,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板块。根据世界海上风电论坛(WFO)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运海上风电场共162个,累计装机容量3519万千瓦,是2011年的10倍以上。欧洲是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先驱,总装机容量超过2500万千瓦,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71%,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和政策机制不断完善,海上风电建设已从欧洲逐步扩展到东亚、印度、北美和其他地区。

“十三五”以来,随着海上风电技术日臻成熟、施工水不断提升、电价政策健全完善,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按下“快进键”。截至2020年底,全国海上风电核准总装机规模3593万千瓦,全国海上风电已并网装机规模898.8万千瓦。

山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受资源禀赋和偏重产业结构影响,煤炭消费占比高、煤电装机占比高的“两高”问题突出。为破解这一“心肺之患”,我省坚持把“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作为核心任务,积极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即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突出煤炭、煤电“两大行业”做减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提升新型能源发展水,全面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

山东位于我国东部偏北,黄河下游,大陆海岸线长约3345公里;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得天独厚。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既是实现经略海洋、“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山东能源供给、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年来,我省能源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海上风电决策部署,聚焦海洋强省战略目标,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强力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努力实现海上风电“零突破”,加快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据介绍,该项目作为山东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8亿千瓦时,年上缴税金8000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由海阳市牵头引进的远景能源风机制造基地已在海阳落地,具备年产300套海上风机能力,“本土化”建设程度高达80%,特色配套产业集群优势形成,这吸引了海阳来福士、海阳远景能源、蓬莱大金、台打捞局等优秀企业踊跃投入项目建设,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项目建成投产,使用周期不排放有害气体和固体废弃物。按年发电量测算,每年节约标煤约2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76万吨、氮氧化物2万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三是示范引领作用凸显。该项目既是山东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也是国家电投在山东落地的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建成投运,一方面,实现“海上风电+”,即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风电储能、海水淡化、海水制氢等多能互补和多业态融合发展示范,推动海洋能源综合利用发展;另一方面,积累总结建设经验,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风电“齐鲁样板”,为山东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提供“山东方案”、贡献“山东智慧”。□通讯员 马向阳 段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