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字形含义是一个宝库,但是现在学术界却无力发现,在字形含义的解释上混乱不堪,低俗不堪。其根源就在于,想当然地将甲骨文当成象形文字,然后将望文生形当成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方法,极尽牵强附会、胡编乱造之能事。

这导致目前学术界在甲骨文字形含义的解释上,99%都是错误的。但是,这些错误解释却堂而皇之地存在各种“权威”书籍中,甚至字典、词典中,成为探寻和真正进入甲骨文宝库的最大障碍。

下面就以比亚迪仰望的甲骨文车标来说明这一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对比亚迪以汉字做车标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随着中国文化的强势复兴,这也正在为其带来品牌溢价。

最近他们又选一个甲骨文作为其高端品牌仰望的车标。遗憾的是,他们对这个甲骨文含义的解释,因为引用“权威”书籍和字典,是错误的。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那些“权威”书籍的作者们的错,他们也是“权威”文字学家们的受害者。

“权威”书籍说,这个甲骨文是对闪电的象形,所以本义就是电,比亚迪也引用了这一说法。这么一种低俗的胡扯,就把这个甲骨文字形中所包含的深奥义理给深深掩埋了。

从字形的演变链条看,这个甲骨文所对应的不是电,而是申,但不能说就是现代汉字的申,因为现代汉字的申,从含义上看,只是甲骨文申的一个义项。

甲骨文,包括后来的汉字演变,存在着严密的逻辑。甲骨文申,它的义项非常多,多到什么程度,多到后来所有的以申为结构的汉字的含义,实际都包括在甲骨文申之中。到了后来,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为增加汉字和语言的同步性,这些义项便纷纷独立成字,从申中分离出来,这样就出现了众多的以申为偏旁的字,譬如神、审、伸、呻等,当然也包括電。

也就是说,所有的以申为结构的字,最早实际上都是甲骨文申的义项,他们的含义也都和甲骨文申的字形有关。

但是遗憾的是,至少自东汉的许慎开始,对汉字的这种演变规律就搞不清了,而错误地将这些字称之为“形声字”。譬如对“神”,说示字旁是形旁,而申则是声旁。一些现代文字学者干脆称申为声符,像英文字母一样,只表达声音,而无实际含义。

实际上,汉字中压根就不存在真正的形声字,因为不存在只表声音而无实际意义的声旁、声符。这些被认为是声旁的结构,固然的确可以表声,但绝非完全表声,而是又有实际意义的。

電是从甲骨文申孳乳而出,最初是其的一个义项,到了周朝加雨旁独立成字。因此,绝不能说甲骨文申是电的本字,然后望文生形地说,甲骨文申是对闪电的象形。这样其他以申为结果的字例含义将无法解释。

不是電是甲骨文申的本字,恰恰相反,而是甲骨文申是電的母字,是申孳乳、滋生了電。因此,不能用電去解申,而只能用申去解電。

那么甲骨文申的字形含义究竟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不是一个真正的独体字,而是一个合成字,由甲骨文卩和倒卩重合而成。

甲骨文卩也不是象形字,而是一个结绳文字,直接借用了结绳符号。卩是节的本字和母字,其主体结构就是一根弯曲的绳子。那有人会说,这也是象形啊,象绳子之形。不能这么说,因为结绳本身就是符号。

一提到结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结绳记事”,是文字之前中国的信息记录工具。其实,结绳不仅仅是一般的记录工具,还更是契约,是中国中国最早、最原始形态的契约形态,也是人类最早的。

而且有证据表明,契约在西方的出现,是受中国影响的结果。西方最早的契约出现在古巴比伦。关于这一点,本文不展开讨论。

所以《周易 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结绳而治”就是用结绳来实现对社会的治理。结绳为何可以充当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因为结绳是契约,“结绳而治”就是契约而治,就是用契约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合作,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在政府出现之前,中国的社会秩序就是靠契约来实现的。即便政府出现之后,在夏商周三代,契约依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直至战国,人们依然对“结绳而治”的时代保持清晰的记忆,而且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理方式。

所以,老子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其实就是主张无政府的结绳而治的时代。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中的“书契”并非是指文字,而是指继结绳而起的另外一种契约形态。结绳是在绳子上打绳结,然后契约双方或多方人手一根。而书契则是在木片上刻齿,或刻写齿文,然后契约双方或多方人手一支。

结绳和书契在原理和机制上基本相同,只是在结绳中用绳结表示数字,而在书契中则用齿或齿纹来表示数字。尤其是用齿纹来表示数字时,数字符号也就是绳结的三维,演变成齿纹的二维。

现代汉字“契约”一词中的“契”就是指书契,“约”就是指结绳。

作为最原始的契约工具,结绳和书契本身的信息承载能力极为有限,更多的契约信息实际还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在的。当然这些语言性信息也是经过商谈之后的共识,而附着于结绳和书契之上,看到结绳或书契,就会想到。

因此,结绳和书契的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充当信用凭证,是一种象征、符号、凭信。汉字符号的符,其本义就是指契约,是契约之符。在古代,契约的别名就是符、符信。

《史记》中所讲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个“符”所指的就是契约,当然是一种特殊的用在军队中的契约,也叫“虎符”,用作调动军队的凭信、凭证。

所以,结绳是契约,但是也是符号,是完整的契约信息的抽象。因为结绳本身具备符号性,就是符号,所以,对结绳或书契的象形,就不是一般的象形,而是对符号的直接借用,所形成的文字应该叫“借符文字”、“契约文字”。

对结绳或书契符号的直接借用,而非象形,才是甲骨文的造字基石。经过潜心研究,我从甲骨文中识别出120多个这样的契约符号,他们不仅可以独立成字,而且可以作为基本结构,滋生出更多的字。

在目前已经释读的甲骨文中,60%以上都是这种契约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中的核心文字,全部是契约文字。真正的象形文字也有,不仅比例少,而且都是边缘性文字。核心字就是表达中国文化核心理念的字。

回到甲骨文申。

甲骨文卩是一根结绳,倒卩则是另一根结绳,两根结绳指代契约的双方,类似现在合同的甲方乙方。卩和倒卩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上下对称的状态,所表达的,就是契约双方取得完全共识的状态,然后基于这种高度的共识,进行合作。

卩是甲骨文中非常核心的结构之一,滋生出很多字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关于卩的契约属性和功能,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录了一些弥足珍贵的信息,尽管非常有限。

《说文》说:“卩,瑞信也……象相合之形”。“瑞信”就是契约,“相合之形”则是指结绳和书契的一种功能和机制,指的的契约双方的结绳或书契是相合相同的,这也是一种加密机制,只有相合相同的才是真。因此契约也叫“合同”。

现代的甲骨文学者,却无视许慎的这一记录,而是望文生形地将甲骨文卩臆断为对跪着的人的象形。甲骨文卩,作为契约的一方,的确可以指人,但字形来自结绳,而非对人的象形。

从甲骨文申的字形看,所描述的是契约双方达成完全共识,让二人化为一个整体的,圆满、圆融状态,这就是神,也是神的原始义、本义。

神本为申的义项,后加示字旁而独立成字。申是神的母字、本字,当然也是所有以申为结构的字例的母字、本字。

从字形结构上看,甲骨文申和“仁”是完全一致的。

甲骨文申中的卩和倒卩,就是作为契约双方的两个人,整个字所表达的是,二人因为高度共识而合二为一。“仁”字的字形为二人,也是二人构成一个整体,即二人形成高度一致、和谐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这种共识和关系,只有基于将心比心的相互尊重。

对“申”、“仁”的这种让二人化二为一的状态,民间更通俗的说法是“两个人好得像一个人”。推而广之,如果天下所有的人都好得象一个人,就是天下太平,形成最理想的社会秩序。这就是中国文化所崇尚的“统一”,以“平天下”、“一天下”为最高理想。

所以,甲骨文申和“仁”,也都是社会秩序内涵。后来孔孟提出“仁政”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神即仁,仁即神。

另外和甲骨文申构图相似的是太极图。通过考古资料我发现,最原始的太极图也是来自结绳,和甲骨文申一样,也是在表达结绳双方因高度共识而合二为一的圆满、圆融状态。关于这一点就不再展开了。

既然所有的以申为结构的字例都是由甲骨文申孳乳而出,明白了甲骨文申的字形含义后,也就可以解释这些所有的字例了,包括现代汉字申。

现代汉字申的义项,是甲骨文申经过义项分离后的遗留,其主要义项是表达意愿、诉求,譬如申请、申诉等。其原始含义是,在签订契约时,需要契约双方充分地、完全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诉求,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商讨,所形成的共识,才是圆满圆融的。

申加口为呻,主要义项是呻吟,指的是表达诉求的声音,譬如痛苦的呻吟声是表达痛苦。

最有意思的是“伸”,是指物理的具象的伸展。甲骨文申的确有伸展之意,但是却是指对诉求、主张的申诉,是抽象的伸展。由申到伸,所表达的伸展是由抽象到具象的。

用契约上的、义理上的抽象,再引申推广去表达具象,是汉字演变的一个重要规律。这个象形思维恰恰相反,象形思维认为,文字的演化规律应该是由具象到抽象。

申加宝盖头为“审”,是对纠纷双方申诉的审查、审问。宝盖头为房子,指代审问所发生的场所,也是评理人或官员的所在地。

上面已经指出,神的原始义是契约双方高度共识、化二为一的圆满、精妙状态,就是神了。但这只是神的一个义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义项是神灵、上帝。

为何本为结绳文字的甲骨文申可以指代神灵?其逻辑应该是这样的。上面指出,甲骨文申和“仁”一样,都有人人都基于共识进行协作和相处的天下太平之义,这是人间最理想的状态,而神灵是人类的保佑者,可以帮助实现之。

就是说,中国古人认为上帝就是人间契约秩序的佑护者,保佑所有人的诉求都能充分伸张,是天上的大人和圣人。

这意味着,中国人的上帝,并非一个对人类发号施令者,恰恰相反,是人民意愿的充分遵守和和保护者。所以《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甚至说“夫民,神之主也”。

以甲骨文申指神,也意味着中国古人是以契约的思维去看待神的,将神契约化、义理化了。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的神,也是基于契约的,不过却是一种异化式契约,上帝与人类之约是一种单向要求和规定,人必须服从上帝的意志,而非上帝充分尊重人的意志。

这意味着基督教中的契约式的上帝理念是来自中国,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就不展开了。

雨加申为電,后再简化为电。甲骨文申为何可指电?显然是古人以闪电为一种神,而非什么现代人所臆想的,申是对闪电的象形。雨字头则表示,这种神和下雨这种自然现象相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