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共性息差管理难题叠加管理层更迭之时,平安银行有哪些变与不变、怎么变,市场高度关注。
冀光恒接任平安银行党委书记时,银行业正经历着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非息收入下滑压力巨大、净利息收入增长乏力、净息差随着存贷利息调整而收窄、“资产荒”加剧。落在平安银行的经营基本面上,一季度该行的营收是同比下降2.4%的;而截至6月末,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7%,好在净利润增速稳健,同比增长了14.9%。
(资料图)
在行业共性难题面前,平安银行如何重塑资产负债表,保持整体经营业绩表现稳健?如何按既定目标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路径和策略是否会改变?随着掌门人的更迭,“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针是否会转变,又将如何继续擦亮“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这些问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在近日召开的平安银行2023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冀光恒将他带领平安银行管理层,在对各层级干部员工和同业进行广泛调研后形成的共识和判断,清晰向外界阐述出来。
“道不变”:承前启后,延续战略稳定性
关于平安银行新班子成立后备受瞩目的“经营战略连续性”问题,冀光恒用八个字来进行方向性概括——“承前启后、迭代升级”。
冀光恒具体解释,“承前”是指延续平安银行过往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保持经营连续性;“启后”是指始终以结果为导向,顺应市场变化,聚焦发展,持续优化模式;“迭代升级”是指在坚持战略不动摇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战略执行、经营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结合冀光恒的在业绩会上对分析师和媒体的回复,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道不变,术优化”。
“道不变”是指,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12字战略方针不动摇。“我们的战略这么多年看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我们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做些调整,不能折腾,更不能很多事情任性地推倒重来。”冀光恒说。
先来看“科技引领”。科技的作用,已经在平安银行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综合化银行零售转型新模式里深度凸显;也在对公业务“星云物联计划”供应链金融开放平台里、资金同业业务的数字化载体里不断深入。
再来看“零售突破”。冀光恒指出,零售业务一直是平安银行塑造的拳头产品,是核心业务,要继续变强。作为零售转型的标杆银行之一,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以开放银行、AI 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综合化银行相互衔接并有机融合的零售转型新模式,打造“智能化银行 3.0”,零售业务总体实现稳健增长。
从具体成效来看,今年上半年该行管理的零售客户资产(AUM)超过3.86万亿,较上年末增长7.7%。其中,截至6月末,该行的财富客户133.5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5%,私行达标客户3 8.6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5%。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行中收的提高。2023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 41.75 亿元,同比增长13.2%。
另外一个突破式的进展是: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代理个人保险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长107.2%。6月末,协助客户累计设立保险金信托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服务客户最多的保险金信托服务机构。
最后来看“对公做精”。平安银行对公业务锚定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重点布局“数字化驱动的新型交易银行、行业化驱动的现代产业金融”两大赛道,培育并做强中坚客群。
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对公客户数67.8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29万户,增幅10.2%;开放银行服务企业客户67898户,较上年末增长33.2%;企业贷款余额超1.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产业金融方面,该行今年上半年加大力度聚焦了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三新赛道”,实现“三新赛道”资产投放规模9932.25亿元,同比增长33%。
“术优化”:迭代升级,多举措推进精细化管理
平安银行的“术优化”也在平安银行领导班子关于多个问题的表述中有了着力路径,而这些也是该行正在有条不紊地推动中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成本控制。“我们预计,在行业增速下行期间,成本管理将是很重要的方向。成本管理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运营成本,也有我们的风险成本。我们将来更多是要关注效益,而对规模的追求可能要稍微冷静一点。”冀光恒说。
冀光恒直言,他认为有多少营收额度能转化为净利润很关键,在净利润保持一定增速的情况下,对于5.5万亿规模的平安银行来讲,人均效益至关重要的。所以今后平安银行不仅要讲规模、拼价格,更要讲效率、拼服务。
二是持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平安银行在长期的业务发展中,构建了“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多维化金融服务矩阵,致力于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该行将继续深化智能化银行3.0,持续升级客户服务水平,做到“L端和A端”并重,大力发展大财富管理业务,推动新银保逐步成为大财富管理战略落地的重要增长引擎。同时,还将优化客户和业务结构,加速优质零售资产升级,扩大非息收入。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赋能业务转型。平安银行将持续提升科技驱动能力,以业务价值为锚点,助力服务营销、风险控制、运营支持和管理优化升级,重点是进行精细化管理。
四是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平安银行表示要紧跟国家战略,聚焦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领域,持续强化对重点经济领域的信贷投放,积极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面助力“双碳”战略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大普惠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融资服务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及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整体战略在十二字方针大方向不会偏航转向;同时在策略打法上,也会结合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渐进式的自我修正和螺旋式的迭代升级。”冀光恒说。他还透露,会采取一些降本增效的动作,客户选择、内控方面会做一些调整。
保息差:构筑较优资产组合,降低综合付息成本
“贷款重定价”对营收增速的压力,还在显现,这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可以观察到,2022年、2023年一季度,从国有银行、股份行到城商行,不少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速呈现负增长。
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6.10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253.87亿元,同比增长14.9%。不过衡量盈利能力好的指标也有浮现。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年化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12.65%和0.94%,同比分别上升0.45和0.06个百分点。
关于营收的下降,平安银行归因于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
从占比最大的信贷资产看,该行显然已在上半年持续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日均余额33794.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
但“量增价低”的市场现实拖累了银行业的息差。2023 年上半年,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 5.65%,较去年同期下降 35 个基点。叠加付息成本的刚性,导致该行上半年的利息净收入626.34亿元,同比下降2.2%。
对于息差收窄,平安银行总结表示,该行上半年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适度加大低风险业务和优质客群的信贷投放,同时受贷款重定价效应及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净息差下降。
在让利实体经济的宏观背景下,今年大部分按揭贷款和一些浮动利率贷款都在1月份重定价,净息差收窄叠加市场贷款需求不足,2023年的营收增速放缓乃至负增长已在市场的预期内。
营收的挑战,无疑来自信贷定价带来的息差收窄。那么,平安银行将采取哪些措施去抵御这样的逆周期环境?平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从资产端和负债两端的具体业务进行了分析。
项有志坦言,未来银行业息差还是下行趋势,因为资产端的总体收益是处于下行趋势。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银行如果能将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组合管理更精细化,仍然能保持一个相对优势的和合理的利差水平。
对于平安银行而言,该行2023年息差下降主要体现在零售端。项有志透露,该行会去调整L端的业务策略,规避一些高风险客户,同时坚持做优势产品,综合考量客户、收益率和风险等因素。通过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客户的策略在内的新策略的调整,使得零售组合能得到一定提升,在市场处在比较优的资产组合。
从对公业务看,项有志表示,要找到差异化的风控的能力,在“三新赛道”(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找到一些机会,保证对公投放在市场中好于平均水平。
除了贷款之外的其他诸如债券、同业等资产配置,也是平安银行纳入抵御息差收窄的板块。项有志表示,如何打造一个堡垒式的、多元化的资产的组合,是该行在未来整个资产端配置上需要去做到的。
从负债端看,项有志认为要把综合付息成本降下来。在存款方面,经过多年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努力,以及存款规模和量价方面的平衡,目前平安银行的存款付息成本已低于八家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
除了一般存款,平安银行还将在同业存款方面不断优化,做精细化管理。项有志举例,比如如何提升同业的国际存款;又或者,在满足监管流动性指标的要求下,在边际上考虑是同业存款划算,还是定期的存款划算。
校对: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