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带量采购正式官宣在全国铺开。
根据近日发布的《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信息,集采扩面为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5个地区。采购品种仍是第一批试点中标的阿托伐他汀口服常释剂型等25个产品,但是新增了“多家中标”的游戏规则。
“4+7正式官宣扩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全国推广以后,不仅可以规避药品跨省串货的问题,还将加速推进医药行业的集中整合进程。当前,中国制药企业非常分散,对比美国不足500家的体量,国内制药企业数量在6000多家。”9月3日,北京康爱瑞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君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带量采购的品种是针对罕见病、肿瘤等,而非主流用药。在日后带量采购进一步完善推行的过程中,品种地区的扩充以及具体规则的完善需要一定的落地周期。这也给药企留出了顺应政策、调整策略的空间。”
以量换价
第二轮带量采购将继续引导企业以量换价,但允许多家企业中标,药品后续降价空间或有所收窄。
李君阳指出:“对于中标企业,个别企业的销量增长可以达到14-15倍,平均销量增长可以达到5-8倍。”
根据多家第一批中标企业半年报数据显示,对中标品种的销量刺激作用明显。京新药业“4+7”中标品种左乙拉西坦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的销售额分别增长253%、16%;中国生物制药旗下正大天晴中选品种恩替卡韦分散片采购量显著增加,但因中标价降幅超90%,销售额同比去年略降7.8%;科伦药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中标后,迅速覆盖了11个重点城市的200多家三级医院,对整体销售增长促进明显,上半年销量较同期增长97.14%。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准入门槛,即通过一致性评价,决定着未来的采购和销售。仿制药企需积极应对行业挑战,加大品种储备,形成产品梯队与多元化产品管线,来重塑企业竞争力。
湖北省某三甲医院某科室主任指出:“未过一致性评价的,肯定会被完全淘汰;过了一致性评价未中标的,只有等下次招标。我们认为,通过一致性评价了,那么质量上就是一样的,临床都可以使用,医院是否采购,则需要对比其他服务,比如商业配送、医院回款等商业谈判。”
不过长期来看,仿药制已进入微利时代,产品质量、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的生存关键点。
上述科室主任认为:“目前4+7只能在市场已经成熟的产品上使用,而刚获批的仿制药还需要漫长的市场推广期,无法很快进行带量采购。但前期的市场推广需要很大投入,如果没有行政保护措施,刚推广完就上量,谁来做市场推广,将会是一个难题。因此,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行政手段的控制和行政法规的细化和完善。”
总体来说,带量采购全面铺开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并且对医院层面影响不大。
“但是必须注意到,有部分不缺钱的患者和公费医疗患者,还是很希望使用进口品规,毕竟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所以需要4+7品规跟进口品规并存以满足患者需求。”上述主任补充道。
倒逼分销企业规范运营
中信证券研报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8.51%和5.45%,整体增长稳健。
作为工业、商业分销和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药企龙头企业,国药控股、九州通和华润医药近期披露的半年报,都呈现了较高的营收增长率。随着带量采购的结果执行以及逐渐拓面,大型医药商业公司的对策和发展在业内被普遍关注。
由于带量采购带来的明显降价,商业公司对高价库存和配送成本与利润相平衡的处理尤其关键。
据国药控股医药半年报数据,其分销业务实现收入1647.01亿元,同比增长22.22%。同时国药控股对业务布局的持续优化,合适整合目标的挑选,将补齐网络短板,增强核心区域控制力。
李君阳指出:“对于行业内大企业,尤其龙头企业来说,由于其包含的品种丰富、市场占有率高,当前4+7产品品种和区域范围有限,对总体营收和利润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政策更多是在指导其进行战略布局的转型。”
4+7政策尤其加速了医药分销企业的整合及规范化运营。龙头企业更容易在竞争中获得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的认可,并在集中配送和集成服务方面获得更大的机遇。以国药控股为例,半年报显示,其在试点城市均有配送品种,且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以九州通为例,其上半年药品销售占整体销售比例78.11%,总代理事业部经营品规997个,实现对外销售17.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71%。销售快速增长则主要得益于市场拓展与品种增加,“4+7带量采购的执行使得原来部分医院销售品种转向零售药店销售,加速了公司总代理品种的增加,而总代理的高毛利导致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九州通半年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