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068亿元;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
M2环比增速回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经济出现积极改善,政策层面开始强调货币政策要精准导向,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本月M2环比增速回落预示着货币政策已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优化。
“M2增速回落体现了货币政策回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M2增速环比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货币政策切回“稳健”适度模式,流动性调控更强调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二是信贷增量低于预期,信贷增速由13.2%回落到13.0%;三是虽然6月、7月债券发行减少为特别国债发行腾出市场空间,但实际市场债券到期量也较大,由此推测金融机构购债渠道的信用创造可能低于预期,这与社融中政府债券环比下降可以相互印证。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7月M2增速高位回落,当月贷款增速下行,派生存款增速随之放缓。7月M1增速创逾两年来新高,表明伴随经济复苏进程,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趋于活跃。7月社融同比保持多增,主要是因为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以及表外融资大幅少减。
信贷结构有所优化
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7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06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64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68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02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70亿元。
“从结构看,本月信贷增长低于预期,但结构有所优化,信贷少增部分主要由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少增贡献,中长期贷款整体不差。”温彬分析认为,具体看,企业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2645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比上月少增6633亿元,主要原因是短期贷款比上月减少2421亿元,相当于少增6472亿元。短期贷款减少主要由于近期加大了资金违规使用的监管力度,严控经营性、消费性短期贷款进入楼市。而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968亿元,虽较上月少增,但比去年同期多增2290亿元,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的政策导向发挥了积极效果。
“人民币信贷新增不及市场预期,主要受票据融资下滑影响,这较大程度与管理层压降结构性存款,防范资金空转有关。”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从信贷结构看,7月居民短期信贷保持增长,显示居民消费活动延续扩张格局;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正增长,显示企业对经济前景信心持续改善。
在王青看来,7月人民币贷款环比季节性少增,同比则为年内首度少增,“总量适度”政策影响初现。不过,剔除非银贷款后,7月人民币贷款同比仍为多增,显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没有明显减弱。
货币政策更加精准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周茂华认为,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唐建伟表示,从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述看,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导向”。未来面对财政发力下的流动性需求压力,央行将灵活运用各种流动性工具微调对冲市场压力。
“总体看,货币增速回调、信贷期限结构调整、社融增量放缓,既与趋势性因素有关,也说明了货币政策精准导向逐渐发力,这不仅有利于精准纾困实体经济,也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重心将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优化,更大程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温彬说。(姚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