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概率下降了。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表示,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宏观经济逐步复苏,在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LPR也连续6个月持平的背景下,市场分析认为,以降息降准为代表的总量宽松或将不再加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下阶段货币政策还是继续坚持稳健基调,降准降息概率在下降。但央行也会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采用“逆回购+MLF”的组合确保市场流动性稳定和市场利率水平的总体平稳。
货币政策出台分层次、有梯度
疫情以来,全球经济从最低点有所恢复,但疫情发展仍高度不确定,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4%,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时日。与世界经济一样,中国经济也受到很大冲击。但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行之有效的结构性金融政策助力下,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出逐季度向好的趋势,前三季度GDP增长0.7%,预计全年正增长。
“可以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人民生命至上、先控制疫情再稳步恢复经济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六稳’‘六保’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度向好,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易纲表示,今年货币政策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层次、有梯度地出台,有内在的逻辑。
疫情初期,央行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定向支持了7600多家直接参与防疫的重点企业,有力支持了医疗和生活物资保供任务;有序复工复产阶段,央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了近60万家企业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阶段,央行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银行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平均融资成本控制在5.5%以内,预计支持超过200万家企业等市场主体。
易纲还表示,货币政策实施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增强直达性、精准性。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央行于6月1日发布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适当提供资金支持,推动银行积极办理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截至8月末,银行已累计对157万家市场主体的贷款本金和81万家市场主体的贷款利息实施了延期,共涉及3.7万亿元到期贷款本息;3月至8月,银行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超过3000万笔,共计1.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00亿元。
明年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
货币政策与每一个家庭、每一家企业息息相关。接下来,结构性金融政策将如何助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帮助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易纲强调。
今年以来,在经济增速下滑和信用扩张提速的共同作用下,宏观杠杆率上升将是必然结果。温彬表示,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对实体经济力度加大,所以宏观杠杆率有所提升,但风险可控。
在央行对宏观杠杆率上升多次表态提升容忍度后,论坛上,易纲再次表态。“今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易纲称。
刘鹤认为,下一步要继续顺应新趋势,构建新格局,需要做好多项工作,首先即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始终根据市场形势和经济增长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政策稳定。
温彬分析,在信贷方面落实好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确保资金保持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减,使回升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