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海波转债成为逾一年以来第1只上市首日破发的转债后,23日上市的永安转债成为一年多以来第2只上市首日破发的转债。
打新收益明显缩水
23日,“N永安转”上市首日开盘报101元,开盘1分钟后便迅速跳水,随后两分钟内从100.29元跌至97.35元,跌破发行价,期间跌幅达到3%,成为逾一年来第2只上市首日便破发的转债。随后该券价格略微有所反弹,但一直在发行价之下持续震荡走低。截至收盘,N永安转跌3.05%,报96.95元/张,当前转股价值87.95元。
根据Wind统计,12月上市可转债上市首日收盘涨跌幅算术平均值为11.50%,创出今年单月最低值,这也意味着可转债打新收益缩水。而今年1月至11月上市可转债上市首日收盘涨跌幅算术平均值则分别为19.98%、21.83%、22.27%、15.45%、15.13%、24.47%、30.62%、22.12%、13.15%、17.19%和23.27%。
今年转债上市首日收盘涨跌幅算术平均值最高点出现在7月,当月中证转债指数上涨7.47%,成为今年涨幅最大的月份。
相比此前新债熔断表现,近日出现上市当日熔断的转债则风险不小。比如,12月22日首日上市的灵康转债开盘涨逾(含)20%,被临时停牌。再次交易后,转债价格出现下跌,而次日灵康转债继续下跌3.5%。而于11月16日上市的同和转债在出现熔断后,尾盘跳水,次日继续下跌12.5%。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转债市场的降温,上市公司也开始有所行动。23日,同和药业发布关于董事会提议向下修正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价格的公告,公司拟将同和转债转股价下修。同和转债于11月16日上市,创出转债下修的最快纪录。
风险事件加剧市场分化
除了新债破发,近日由于鸿达集团超短融债券违约,导致鸿达转债大跌,进而影响到整个可转债板块。
12月14日,鸿达兴业集团超短融“20鸿达SCP001”未按时付息,引发鸿达转债信用担忧,当日鸿达正股跌停、鸿达转债下跌一度达23%并触及下跌熔断,转债到期收益率达到8.8%;此外,市场担忧蔓延至其他转债,广汇(集团评级调降)、天创转债分别下跌7.3%和3.7%,12月15日转债指数下跌0.54%,整体遭遇估值下杀。
“可转债是含权的信用债,理论上来说是存在信用风险的。从转债自身评级来看,多数个券评级在AA以下。转债评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发行转债的公司大多市值规模不大,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体系较为看重资产规模。鸿达和广汇事件提醒我们:对于转债投资而言,信用风险还是要摆在首位。从之前的历史来看,可转债没有发生过违约事件,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恐慌。”华安证券分析师邹坤分析认为。
国盛证券固收分析师杨业伟则表示,近期转债市场风险事件频发,市场对转债信用风险的担忧逐步升温,信用风险事件加剧了转债市场的分化,低平价转债估值遭受冲击。四季度和一季度是传统的转债供给旺季,供给冲击可能导致转债估值中枢下移,而风险事件冲击加速了转债市场估值下行进程。转债估值回归中性后若后续估值持续压缩则意味着配置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近日退市新规也值得转债投资者关注。考虑到可转债兼具股票属性,同步取消可转债暂停上市,不再另行规定其终止上市条件,明确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可转债同步终止上市。这意味着未来对于经营存在问题、尤其是已经亏损并且改善能力不足的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将大大提高,与之伴随的转债退市也不再是极低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