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底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后,7月份国资委又以视频方式组织召开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推进会,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质”工作作出部署,并着重强调各中央企业要抓紧编制具体方案。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独家获悉,已有多家央企正在编制相关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紧锣密鼓制定相关方案
为切实推动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国中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按照国资委专题推进会要求,目前中国中化正着手开展控股上市公司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对于去年5月份“两化”重组而新设的中国中化,上述负责人称,中国中化成立以来,按照业务全覆盖、专业化整合、扁平化管理、稳妥有序推进、资产和人员合理配置的五项整合原则,制定形成了“1个控股公司+N个上市公司”的业务整合总体方案。未来,中国中化将通过资产重组、股权注入等多种方式,稳妥有序分批实施专业化业务整合,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运营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建材集团等多家央企也向记者表示,正在制定控股上市公司“提质”方案。有央企透露相关方案将于8月底前报送国资委。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企改革的先行者,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转换市场化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上无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且企业合规经营、规范运作能力都走在了国有企业的前列。但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即部分上市公司主业和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部分国有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等。“当前,资本市场已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进一步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不仅有利于公司的自身发展,对于稳定资本市场、激发投资者信心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前期的改革发展,央企的核心资产基本都已注入上市公司,上市资产已占到央企资产的大多数。所以,就央企的深化改革来说,其改革重点也应该从非上市领域转移到上市公司。作为央企优质资产和优秀企业的代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将更为突出。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在此背景下,又一个以三年为周期并聚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质”方案的出炉,势必要有不同的改革着力点。
在刘兴国看来,此次针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出的14项具体工作举措,既包含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相关改革内容的收尾与深化,也有契合上市公司特点的改革新内容,譬如信息披露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ESG信息披露管理、分红与市值管理等。
如《工作方案》在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多层次良性互动机制方面指出,鼓励中央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导意见,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每年制定投资者沟通工作方案,所组织的投资者交流活动应有较广覆盖面。再者,鼓励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切实可行的交流形式,通过法定信息披露平台以及股东大会、投资者说明会、新媒体平台等多种途径与投资者加强交流,积极听取投资者意见建议,及时回应投资者诉求,加强重要投资者日常维护。
对此,国药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深有认同。作为国药集团旗下的最大一家上市公司,于清明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企业要给投资者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未来,国药控股要继续加大与投资者关系的沟通力度,以及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而单就价值体现来说,未来国药控股将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去培育、发展、提升医疗器械工业的研发制造。
“作为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既是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也是上市公司自身持续发展、提升形象与市值的必然要求。”刘兴国认为,只有保持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双向沟通渠道的畅通,才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同与支持,从而吸引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股票交易,增加交易活跃度和提高市场估值水平。
朱昌明表示,《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多层次良性互动机制,积极听取投资者意见建议,及时回应投资者诉求”等内容,不仅是满足股东知情权的合规要求,更是树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品牌形象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此举也有利于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更好地维护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