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实施,首次同步推进增量与存量市场改革,掀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增量+存量”改革的序幕,为后续注册制在全市场的落地积累了宝贵经验。

注册制改革中,创业板始终秉承“创新”鲜明属性,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各类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支持,推动企业由小变大、从弱至强,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目前,创业板注册制公司达500家,IPO募资总额逾4900亿元,总市值逾3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超25%。

三年来,注册制改革激活了创业板的“创新”基因。创业板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推行注册制,并配套完善相关制度规则,板块包容性更强,吸引力更足。

兼容并包是对创业板多元包容上市条件的最好注解。注册制改革之初,针对一般企业、红筹企业和特殊表决权公司,创业板制定了五套上市标准。创业板不再将“不存在未弥补亏损”作为申请上市的硬指标,增设以市值为基础的上市条件,申报企业可视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预计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或“预计市值+营业收入”上市条件,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

当前,创业板注册制上市公司中,20家选择“预计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标准上市,随着今年“预计市值+营业收入”标准被激活,将吸引更多优质创新企业。

三年来,注册制改革彰显了创业板的“创新”特色。创业板坚守“三创四新”定位,创新属性鲜明,成长特征凸显,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注册制改革提高了创业板服务具有较强创新属性、良好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的能力,吸引了更多科技创新企业,让创业板创新特色更加鲜明。研发投入大、强度高,成为注册制公司的鲜明标签。2022年,注册制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超300亿元,平均研发投入超6000万元,同比增长超20%。截至2023年8月23日,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合计市值占比近5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市值占比超30%。

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后的创业板“创新”底色更清晰,市场生态全面优化,尽显活力与韧性,已成长为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高质量民营企业主阵地,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新形势蕴含新机遇。当前,随着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实施,资本市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将更加稳固。这也将为创业板的繁荣兴盛营造出更好的成长环境。我们相信,创业板汇聚创新资本、激发成长动力,将进一步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