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随着儒竞科技登陆资本市场,年内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区新增上市企业达83家。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其在配置资本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更是大有可为。
今年前8个月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成绩单”来看,截至8月31日,年内A股市场新增上市公司243家,其中隶属于五大经济区(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辽中南经济区)的公司达151家,占比逾六成,合计首发募集资金超2200亿元。其中,制造业与民营企业为主的格局尤为突出。
(资料图片)
“资本市场不仅是企业融资平台,还是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基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得益于资本市场提供的持续融资支持,诸多标杆企业得以培育壮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成为增强地区实体经济实力、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和声誉的有效抓手。
长三角上市公司数量领跑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战略与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肩担重任,通过培育壮大相关上市公司,辐射带动更多资金与活力注入其中。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共有151家来自五大经济区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占年内新增上市公司总数的62.14%。其中,来自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区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83家;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辽中南经济区的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34家、22家、11家和1家。
谈及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增上市公司数量领先的原因,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前述两个地区均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域内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为登陆资本市场储备了充足的“后备军”。同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更是为企业上市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有益支持。
以上海为例,今年以来,上海锚定助企上市,先后颁布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快登陆资本市场步伐:5月份印发的《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提出,强化金融赋能服务,支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和股权融资;6月份印发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推动上海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超过100家等等。
此外,制造业与民营企业为主的格局尤为突出。从行业分布来看,上述151家来自五大经济区的企业中,共包含119家制造业企业,占比为78.81%;从企业属性来看,共有民营企业124家,占比高达82.12%。
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向记者表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可以引导资金流向特定行业或地区,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在这151家企业中,就包括5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通过鼓励投资此类企业上市,可以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兴起。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提速
在谈及资本市场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时,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资金支持最为直接。一方面,目前我国已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服务;另一方面,日渐丰富的资本市场产品体系更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工具。
从首发募集资金额度来看,上述151家企业合计首发募集资金2225.34亿元。
其中,分板块来看,23家企业登陆主板市场,募集资金达328.58亿元;57家企业登陆创业板,募集资金达637.38亿元;48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达1218.67亿元;23家企业登陆北交所,募集资金达40.71亿元。
在朱克力看来,随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更加契合各类融资特点,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融资需求,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此外,资本市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助力体现在,为更多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和上市的机会,从而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上述151家企业中,有71家企业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47.02%。在何晓宇看来,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创新型企业得以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增长。
谈及未来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一步解决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时,何晓宇建议从引导资本流向、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市场透明度、加强监管力度等几个方面入手。
朱克力则建议,可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同时,还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在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为不同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和发展机会。此外,在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和融资支持的同时,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维护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