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孙华:为支持企业稳定经营、渡过难关,解决其融资问题,监管部门多次发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新股、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融资。今日本报围绕注册制支持企业融资发展,对科创板、创业板、债券等融资情况给予梳理,以飨读者。
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吸引力持续提升。近日,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行业头部企业陆续向科创板IPO进军。此外,9月28日,上交所受理了科创板首单再融资申请——嘉元科技公开发行可转债注册申请。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今年以来,113家公司登陆科创板,合计首发募资1872亿元,在年内A股IPO募资中占比超过五成。
市场人士表示,科创板主要是支持硬科技企业,其融资规模占比较高,一方面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同时也体现了注册制的制度优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未来科技企业融资规模占比较高将成为常态。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今年以来,A股IPO企业数量达294家,合计首发募资3557.38亿元,科创板IPO公司数量占比38.44%,募资规模占比为52.62%,超过五成。
对于科创板较高的IPO融资占比,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陈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主要是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也是目前经济转型最需要融资的领域,所以政策主导大力支持科技企业融资是大势所趋。
中钢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麒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是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其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科创板在A股市场中融资比例的不断提升,体现了注册制的优势,同时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
具体来看,今年登陆科创板的113家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两个行业公司数量和募资规模较高,分别有40家和26家,首发募资规模分别为1051.85亿元和366.64亿元。
对此,胡麒牧认为,短期来看,一方面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前三季度数字经济各种业态焕发出极强的活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出对于疫苗的巨大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科技是未来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而且生物产业是我国亟待补齐的短板。科创板融资的行业结构既体现了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相关领域的支持。
除了已上市企业,科创板仍有数量庞大的后备军。上交所网站显示,截至10月9日,科创板IPO后备军企业数量达216家,预计首发募资合计2859.09亿元,其中32家已经提交注册,19家通过上市委会议,111家处于已问询,24家处于已受理,另外有30家因财报更新等处于中止状态。此外,有10家企业IPO注册生效,处于待发行或发行中。
记者注意到,后备军中,蚂蚁集团、吉利汽车IPO审核效率非常高。蚂蚁集团科创板IPO注册申请于8月25日获上交所受理,9月22日即提交注册,历时仅28天。吉利汽车科创板IPO注册申请于9月1日获得上交所受理,9月28日即通过上市委会议,历时仅27天。
“蚂蚁集团和吉利汽车是各自所在行业的重要代表企业,这说明科创板在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扶持科技创新和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胡麒牧表示。
此外,随着科创板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制度的落地,科创板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自今年6月份,华兴源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配套募资的注册申请获得通过。再融资方面,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自科创板再融资制度出台以来,已经有嘉元科技、中微公司等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抛出再融资计划。上交所网站显示,9月28日,嘉元科技公开发行可转债的申请获上交所受理,计划募资12.50亿元,此为科创板首单再融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