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传来重大利好,除了一批科技股票将被纳入A股核心指数外,沪深港通标的名单扩容,科创板股票首次纳入。分析认为,在新的科技浪潮与国产替代趋势下,科创板长期投资价值较为显著,科创板将持续获得增量资金的配置。
首批科创板公司纳入核心指数
科创板传来重大利好,一批科技股票将被纳入A股核心指数。
11月27日周五晚间,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共同宣布,决定将上市时间超过1年的科创板证券纳入上证180、沪深300等成份指数样本空间,可在下一次样本定期调整时纳入相关指数。而下一次样本定期调整将于2020年12月14日正式生效。
在公告中,上交所提到,为进一步提升科创板影响力、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科创板证券纳入成份指数势在必行。境内外广泛市场调研显示,机构投资者对于科创板证券入选上证180、沪深300等成份指数持积极肯定态度。
届时中微公司将获准纳入上证180指数,睿创微纳、杭可科技、澜起科技、安集科技、西部超导和海尔生物六家公司也将获准纳入上证380指数,中微公司、澜起科技、传音控股和中国通号将获准纳入沪深300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首批获准纳入上证核心指数的科创板公司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产业。其中,中微公司等五家公司均属于电子核心产业,传音控股与中国通号同属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其余两家西部超导和海尔生物分别属于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另外,可以纳入中证500指数的则有睿创微纳、南微医学、虹软科技、晶晨股份、微芯生物5只;纳入中证1000指数的有乐鑫科技、容百科技、赛诺医疗、嘉元科技等19只。
沪深港通股票范围扩大至科创板
11月27日晚,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沪深港三家交易所已就同步扩大沪深港通股票范围的措施安排达成共识:一是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范围的安排;二是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纳入港股通标的范围的安排。
据悉,此前,沪深港三家交易所就科创板A+H股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安排达成共识。近日,沪深港三家交易所进一步协商决定,科创板公司股票属于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成份股或A+H股公司A股的,该股票将根据沪港通现有规定调入沪股通股票范围,其对应的H股将根据沪深港通现有规定调入港股通股票范围。
此外,考虑到科创板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通过沪股通买卖科创板股票的投资者拟限于依据香港相关规则界定的机构专业投资者。相关规则待两地监管机构批准。
沪深港交易所下一步将积极推进相关业务技术准备工作。预计于2021年初完成市场准备工作后将上述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
同时,沪深港交易所经协商一致同意,对于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节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如果其属于相关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或沪深港交易所上市的A+H股上市公司H股的,该股票将根据沪深港通现有规定调入港股通股票范围(属于科创板A+H股公司H股的生物科技公司股票,将按照前述科创板股票纳入安排调入港股通股票范围)。
下一步,沪深港交易所将积极推进完成相关市场准备工作。预计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后将上述生物科技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股份名称结尾不含“B”字标识且在本公告发布之时已是港股通股票的生物科技公司则不受影响。
增量资金持续扫货科创板
尽管近两周科创板陷入调整,但资金持续加配科创50ETF。
据天风证券统计,自11月16日首批四只科创50ETF上市以来,虽然科创50指数同期下跌了3.42%,但资金却逆势买入科创50ETF。
整体来看,截至11月26日,四只科创50ETF基金总份额与总资产净值分别较上市日同比增长了21%和15.9%,较份额折算日同比分别增长31.5%和23%。其中,华夏上证科创50ETF最受资金的热捧,基金份额和资产净值均较16日同比增长50%以上,基金资产净值突破100亿。
实际上,从整个市场来看,资金加配科创板是趋势性行为。自2019年Q3科创板开市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持仓科创板个股市值从2019Q3的9.05亿上升至2020Q3的362.96亿元,持续加配的趋势显著;与此同时,持仓科创板的基金数量也从2019Q3的48只上升至2020Q3的479只,选择配置科创板的基金数量扩大至10倍。
从行业情况来看,Q3资金主要加仓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等行业,减持计算机等行业。从目前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持仓情况来看,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有色在Q3是资金持仓前五的行业,其中,电子、机械、医药、有色超低配比例环比提升显著,电子更是上升5个百分点,是机构主要的加仓方向,而计算机则在Q3遭到显著的减持。
天风证券认为,在新的科技浪潮与国产替代趋势下,科创板长期投资价值较为显著,科创板有望成为居民存款搬家的重要阵地,大概率会持续获得增量资金的配置。
而随着增量资金加大对科创板的配置,也会在中长期进一步支撑科创板特别是科创50的走强,反过来会进一步吸引增量基金加大配置,从而形成科创板与增量资金入市的相互强化与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