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4月21日讯(记者 金小莫),20日晚间,凯因科技(688687.SH)披露了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据此,2021年,凯因科技实现营收11.44亿元,同比增长32.57%;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41.98%。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0元(含税)。

凯因科技表示,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金舒喜产品的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以及新产品凯力唯、安博司的市场渗透率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所致。

不过,凯因科技的后续增长动能仍稍显不足。一方面,据2022年一季报,凯因科技的营业收入环比下降幅度较大。2022年Q1,凯因科技实现营收1.72亿元,基本与2021年Q1持平,但环比下降了60.81%;营业利润2830万元,同比增长22.46%,环比减少34.69%。

另一方面,凯因科技的新亮点乏善可陈。支撑公司2021年业绩增长的三大产品金舒喜、凯力唯、安博司均非新产品。其中,金舒喜于2013年已经上市,安博司在2019年就拿到了注册证,最新款产品凯力唯的上市时间也已在两年之前(2020年2月)。

随同年报、一季报披露的,还有凯因科技的大股东减持数据:截至2022年Q1,凯因科技的原第二大持股股东天津君睿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累计减持582万股,持股比例从IPO时的8.43%降至4.99%。

另外,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宁波赛伯乐甬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尚融宝盈(宁波)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深圳前海方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4家原十大持股股东均至少减持了100万股。此时,距离凯因科技的科创板IPO刚刚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受此影响,截至发稿,凯因科技股价创下了17.31元/股的新低。

原核心产品进入集采

事实上,凯因科技并不缺产品。公开资料显示,凯因科技成立于2008年,系一家专注于病毒及免疫性疾病领域的药品研发、销售企业。截至2021年底,凯因科技已获批上市的产品共有9款。

产品虽多,凯因科技的营收却长期依赖于复方甘草酸苷药物(包括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据招股书,2017年至2020年6月,该类药物的销售额占凯因科技总营收的48.17%、49.88%、42.81%、42.41%。

到了2021年,由于进入全国多省市的带量采购名单,使得凯因科技该类产品的销售额“略有下滑”。

在2021年的财报中,凯因科技未再披露复方甘草酸苷药物的销售额,仅表示“从22个带量采购省/市中标品牌情况看,甘毓是同类产品中中标省份最多的国产品牌;根据2021年CPA(中国药学会)采样数据,凯因甘乐/甘毓销售量已经超过原研产品,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就此,《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凯因科技,企业表示,目前企业的销售主力系金舒喜、凯力唯,且它们的销售情况一直都不错,而非突然放量,具体份额和销售数字则不便透露

“凯因方案”涉知识产权纠纷

也或是受困于复方甘草酸苷药物的销售额下滑,才倒逼了凯因科技开始卖力销售其他产品。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凯因科技的新产品销售也是一波三折。

据年报,2021年凯因科技的支柱产品之一系凯力唯,后者是盐酸可洛派韦胶囊。在使用中,它需与凯因科技的另一款产品赛波唯(索磷布韦片)联用,以治疗泛基因型丙肝。凯因科技曾一度将这一联用方案称为“凯因方案”,是“我国首个国产丙肝泛基因型全口服治疗方案”,并表示这“打破了国外医药企业对国内丙肝治疗药物的垄断局面,实现进口替代”。

“凯因方案”也是市场对凯因科技进行估值时的重点所在。据估计,我国感染丙肝患者总人数约1000万人,按目前治疗方案疗程费用测算,丙肝治疗市场容量超过1000亿元。凯因科技认为“丙肝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公司来说是开发市场、建立网络、建立机制的一个契机。”

不过,2021年8月,前述“凯因方案”中的赛波唯(索磷布韦片)却遭到了国际医药新星吉利德的知识产权诉讼“打击”。

据相关公告,凯因科技的索磷布韦片系侵犯了吉利德制药第200480019148.4号发明专利的专利权,吉利德要求凯因科技在2024年4月21日前停止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和销售索磷布韦片的侵权行为,并共赔偿550万元。

该案已于2022年1月14日开庭审理,尚未判决。如果败诉,这是否会影响凯力唯的销售呢?

对此,凯因科技回应《科创板日报》记者称,仍无法评估相关影响。对方同时告诉记者,目前“凯因方案”的销售模式是:凯力唯(盐酸可洛派韦胶囊)销售,赠送赛波唯(索磷布韦片,涉诉产品)

在年报中,凯因科技则表示,国内尚未有过因实施前药而判定对体内活性代谢产物专利构成侵权的判例,公司积极应诉,依法主张合法权益,相关诉讼结果以及最终实际影响以法院生效判决为准。

凯因科技还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已新建了自有的销售团队,将渗透至基层的丙肝、乙肝等抗病毒药物市场,主要走药店等院外市场的销售渠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