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19日讯科创板开市三周年云上峰会今日正式举行。本届峰会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界面•财联社|科创板日报主办,以“硬核驱动•新能引擎”为主题。

碳与舍北极鲸数据联合创始人何海文在峰会上发布了ESG榜单,并进行了深度解读。


【资料图】

ESG数据的披露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必修课

今年1月,上交所颁布了《关于做好科创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5月,国资委制定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要求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在2023年要完成ESG信息披露的全覆盖。7月,深交所发布了国证ESG评价方法。

港股方面,2019年12月,香港交易所刊发《ESG指引》。今年6月及8月,香港证监会分别颁布了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以及基金经理对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及披露,明确了涉及ESG相关的基金和资管产品信息披露的要求。

今年,欧盟与美国颁布了ESG相关的条例。3月,欧盟颁布《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对于基金和资管类产品的ESG信息披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6月,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提出了相关议案。

ESG数据可及性大幅提升

ESG数据涉及到可及性、可用性和可靠性三部分。从可及性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ESG数据的可及性大幅提升。

2020年只有5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ESG方面的相关数据,2021年则有2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相关信息。其中74家,单独发布了2021年度的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

解读《科创板ESG十佳榜单》

本次榜单评选设置了100项评价维度,其中9个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环境责任角度(E)上,主要考量董事会监督环境治理、实施供应商环境管理两个维度。56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直接监督环境治理,占比达13.1%;58家上市公司实施供应商环境管理,占比达13.6%。

总体来说,仍有大量公司尚未在董事会和供应链层面上重视环境责任,科创板上市公司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社会责任角度(S)上,主要考量无安全事故、无行政处罚或监管关注、参与社会公益等三个维度。在过去一年中,尚未有科创板上市公司发生安全事故;有394家公司未受到行政处罚或监管关注,占比高达92.1%;259家公司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占比达60.5%。

公司治理角度(G)上,主要考量经营利润为正、有ESG战略管理机构、ESG数据可及、覆盖员工激励等四个维度。目前,有350家公司利润为正;126家明确表示已设立ESG相关战略管理部门;可及性方面,268家公司发布了ESG相关信息,占比达62.6%;269家公司明确了相关的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计划。

ESG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有待提升

从重点排污单位情况来看,在科创板428家上市公司中,61家公司是重点排污单位,其中有1家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目前来看,这些公司对污染物种类、排放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所披露的信息较为模糊,精细度不足。

从碳减排措施实施情况来看,有94家公司采取了碳减排相关措施,采取了相关新技术。但对于具体技术描述、技术应用效果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够详实。

此外,仅有10%左右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明确披露取得了环境管理方面的相关认证。可靠性方面,数据定量过程中,缺乏可信的第三方认证。

总体来说,在ESG数据的可用性以及可靠性上,科创板上市公司仍有较长的道路要走。

ESG数据披露亟待规范化和标准化

ESG披露应该是严谨的科学,而不是修饰的艺术。ESG的信息披露并非是为了美化或者提升上市公司形象。很多公司在核心信息的披露上选择了避重就轻。因此,数据的格式不统一和披露程度不统一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不规范化的数据披露,影响了投资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对于上市公司ESG数据的有效使用。

期待新角色:首席ESG战略官

上市公司应设立专门的机构以及岗位来推动上市公司ESG披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治理层面,董事会应成立ESG专业委员会,成员构成满足多元管理需求;从执行层面,应由首席ESG战略官牵头,整合资源协同合作。

本次评选的42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126家单独设立了ESG管理部门,占比达29.4%。但是,具体的人员设置、职责范围、部门功能等信息的披露较为笼统。

此外,仅有27家上市公司成立了ESG专业委员会,比例较低,仅有6.3%。因此,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ESG战略的高度还有待提升。

最后,本次ESG榜单的评级机构是北极鲸,致力于ESG数据产品及评级服务。何海文先生表示,目前北极鲸与国内财经媒体战略合作,例如财联社、科创板日报等。同时,公司也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将地方的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等都纳入ESG数据监测体系。

北极鲸的核心团队主要来自两个板块,一是股权投资板块,二是大数据板块。北极鲸深耕ESG评级模型算法,同时也通过投资人的视角来关注上市公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