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高新区已正式对外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简称“领先园区政策”)。该政策聚焦人才、技术、平台、转化、产品、企业、金融、产业八大核心维度,围绕“创新人才-创新平台-知识创造-双创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六个环节,打造“PI-IP-IPO”创新链条,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创新链条全覆盖 各项政策支持力度处于国内第一梯度
(相关资料图)
“领先园区政策”重点聚焦人才、技术、平台、转化、产品、企业、金融、产业八大核心维度、覆盖六个环节。
聚力高端人才引进,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核心区。面向全球引进领军人才,给予最高2000万补贴和最高2000万元科技攻关和中试转化项目经费,对全球顶尖人才和团队给予量身定制的支持。全面实施“科技创富”计划,产业教授创业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四派人才”创业给予最高“三个五”的支持(500万元启动资金、50万元创业服务、500平方米创业空间)。对新进入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给予30万元生活补贴,对新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硕士给予6万元、3万元补贴。
聚力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原创技术策源地。一方面支持建设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级战略性创新平台,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要素;支持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给予最高400万元支持。另一方面以“岷山行动”计划为切口,在全国领先探索“揭榜挂帅”模式,对顶尖高校院所和团队主导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分别给予最高10亿元和1亿元支持,推动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有效对接。
聚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全国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分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四个方面。按照“精准施策”原则,划分企业类型,分梯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最高支持500万元,加速园区R&D投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对制定国际、国家标准或获批中国专利奖等荣誉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营造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大力支持企业聚焦成都高新区产业链关键、共性环节新建中试平台,平台最高可获1500万元补贴。
聚力创新创业孵化,夯实全国双创版图“第四极”地位。大力支持孵化载体建设,对新建扩面、提能升级、争优创先的孵化载体,最高给予1500万元的支持。全方位服务双创主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最高享受3年免费入驻和100万元创业空间补贴,对购买专业创业服务的双创企业最高给予50万元的支持。持续提升创新创业赛事能级,对举办机构和获奖团队,分别最高给予100万的支持。
聚力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优化科技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链、未来产业赛道培育链主企业,给予全方位支持;聚焦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遴选一批高精尖特企业,在研发投入、股权融资、科技项目、科技奖励等方面三年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资助。支持企业形成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首创产品,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聚力实现“应投尽投”,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分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科技保险、股改上市以及科技金融机构聚集服务等五个方面。设立总规模100亿元天使母基金,保障优秀科技初创企业“应投尽投”,企业股权融资和股改上市最高补贴500万元、570万元。对新设立或新迁入成都高新区的天使投资机构,给予累计最高800万元落户奖励及租房补贴,对于在成都高新区“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风投机构,每年累计最高500万元投资奖励和100万元排名奖励。
深入实施“十大计划” 助力成都高新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获批“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优化服务,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该区已聚集各类人才超70万人,高层次“四派人才”1867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5万家。建设“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11个,国家级孵化器1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12家、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59家。
未来,成都高新区将锚定“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这一宏伟蓝图,聚焦八大核心维度,围绕六个环节,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创富计划”“领军智荟计划”“岷山行动计划”“校地启航计划”“中试跨越计划”“研发强基计划”“双创提能计划”“高原筑峰计划”“科技自强计划”“天使育苗计划”等十大计划,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高地核心区、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有力支撑成都高新区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据介绍,到2025年,成都高新区将培育引进若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全球顶尖人才,聚集领军人才500人、高层次“四派人才”3500人以上,形成5至10项重大关键技术、产品,“揭榜挂帅”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个,R&D经费实现年均15%以上的增幅,建成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50个以上,国家级孵化器达到3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6000家、“双五”企业60家,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80家,力争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