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的公告。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在烟税目下增设电子烟子目。电子烟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纳税。生产(进口)环节的税率为36%,批发环节的税率为11%。


(资料图片)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多交税就等于多为国家做贡献。新规自11月1日起执行,意味着电子烟进一步得到国家认可,长远来看,行业发展将更加规范。而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可以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当然,很多店主也在关心加税带来的涨价问题。10月28日,电子烟行业媒体蓝洞新消费爆料了一些电子烟品牌涨价情况。以其曝光的品牌出厂价为基准,通过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交易平台”)的规则测算,理想的变化可能是这样的:

如果一款产品价值为100元,加税前:国家税收拿走13元,店主拿走46元,品牌方拿走22元(其余属于代工厂和烟草批发商)。

加税后:国家收到的税额增加,拿走40元;店主拿32元,虽比之前少,却是第二获利方;品牌方拿11元,只有之前的一半。

也就是说,对店主而言,虽然拿货价涨了,但实际自己并没少赚多少。如果之前大家赚的都是“10”,店主将面对从10到8的落差,而品牌面对的则是从10到5。虽然曝光价格并非准确价格,但从已知信息不难看出,品牌在定价时,已在充分考虑店主的利益。

如果还有店主不太放心,我们可以一起详细算一遍。

自己算过了?你也许忽视了这3个问题

一款电子烟产品在上市前共有3个价格:品牌定的出厂价、交易平台生成的零售商(店主)拿货价,然后才是市场零售价。很多店主看到36%和11%,认为这就是涨价幅度,即自己的拿货成本可能将增加40%-50%。这是大错特错的。

首先,千万不要用36%+11%,得出涨价47%的结论。36%对应的是出厂价,11%对应的是批发价,二者乘以的基数并不一致,实际计算起来更是相差甚远。

其次是附加税问题。缴纳消费税,需按比例缴纳附加税(用于城建、教育和地方教育)。对品牌方和店主而言,这是一笔容易被忽视的“隐藏成本”。按已知税率来算,电子烟附加税税率应为12%,由此可知,实际的综合消费税率应为40.32%(36%+36%*12%)。

最后,即便得知综合税率,也不要用现有的出厂价计算。综合税率要乘以的基数,是涨价后的出厂价。

综上,我们至少可以预测到,因加税而增加的成本,应该比想象中的多很多。至少很多自媒体预测的店主拿货价上涨51%或40%根本不靠谱。

有可能保持各方毛利不变吗?那就意味着烟弹会涨到150元/盒

这么多成本,各方怎么分担呢?简单来看,主要有3种情况:卖家(品牌方和店主)全部承担、买方(消费者)全部承担,或卖方和买方共同承担。第一种情况,卖方肯定会亏本,无法成立。那么,全部加在消费者身上会怎么样?

以某品牌烟弹为例,零售价为99元/盒,据电子烟行业媒体报道,该产品出厂价为50元/盒,店主拿货价为53元/盒。假设品牌方每盒烟弹成本为28元(参考财务报表估算),品牌方和店主的毛利分别为22元和46元。

征收消费税后,若保持各环节毛利不变(即扣除消费税后,品牌方毛利还是22元),那么含消费税的出厂价将变成84元/盒(50/(1-36%*(1+12%))),将其代入交易平台,生成的拿货价为104元/盒。这时要再保证店主毛利不变(还是46元),零售价就会变成150元/盒。

一盒烟弹涨51元,消费者是否还愿意买单?恐怕要打问号。何况即便涨51元,品牌方和店主也没多赚一分钱。可见只让消费者为加税买单,完全不现实。

品牌方、店主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无疑是较合理的方案

接下来就是各自承担多少的问题。还是以99元/盒的某品牌烟弹为例,假设品牌方为承担加税成本让出25%的毛利,加税后出厂价就会变为76元/盒,将数值代入交易平台,生成的拿货价为93元/盒,对应零售价为134元/盒。

对店主而言,拿货价从53元/盒涨到93元/盒,涨了76%,看起来很吓人。

但从毛利来看,每盒烟弹的毛利为41元,和之前的46元/盒相比,只下降了约11%。所以,从结果来看,店主获得的利益并没有少很多。看起来订一盒烟弹多付了40元,其实最后只是少赚了5元钱。而相比于店主的11%,品牌方让出25%,显然是付出了更大代价。

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解,消费税应该是消费者承担。但比起150元/盒,134元/盒的零售价显然远低于应加价的幅度。而在卖方帮买方承担成本的同时,品牌方做出了更大让利,保障了店主利益,如上所述,让店主拿走蛋糕的比例仅次于国家,位列第二位。

如果方案成立,可以预测的是,在即将到来的电子烟高成本时代,店主的拿货价可能会涨。但抛开现象看本质(毛利),店主利益并不会受到很大损失。

曾有专家预测,加税将带来电子烟价值链各方的利益博弈。而无论怎样划分,各方(包括消费者)互不推搡、共同分担都是较好的解决方案。如果品牌愿意付出更大代价,拿走更少的蛋糕,对店主而言,拿货价上涨似乎也不是那么可怕。

任何行业规范化后都会面临行业调整的问题,对电子烟从业者来说,规则越明确,行业前路便越明朗,而承担义务,依法纳税就是对国家最好的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