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技术攻关道路上,成都科技战线的科创企业们也在不断突破,激发自身创新潜力。


(资料图)

《科创板日报》记者日前深入成都调研发现,作为全球科创中心百强城市,成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道路上稳扎稳打——高企数量超过78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6家、“科创贷”帮扶企业超2600家。成都正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为科技创新赋能。

“资”润科技创新主体,科创通引“金融活水”

2022年5月,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旗下全新品牌商标SuperMTP®。这家诞生于2011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但是成立之初,企业一度面临租金不足困境。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向建军回想起当年卖房创业的经历感慨万千,“虽然创业之初我们做了充分准备,但在公司快速成长期,仍深感力不从心。企业搞研发要敢于去想、敢于去做,如果这时资金不充足,很多事情是想都不敢想的,更不用去奢谈未来的长远发展。”

到了2014年,300万元的“科创贷”帮助锐成芯微解决了燃眉之急。“有了这笔钱,研发工作才得以继续。”向建军说道。此后,锐成芯微一路狂奔,目前在筹备科创板上市事宜。

时针拨回2022年4月12日,随着一声钟声响起,成都科创企业海创药业登陆科创板,这标志着科创板“成都板块”再次扩容,至此,成都第14家科创板企业诞生。

海创药业登陆“科创板”,除了其自身拥有的技术实力之外,还得益于成都优良营商环境的塑造。尤其是,成都市科技局创新推出的“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助推企业茁壮成长。

“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每一种新药的临床试验都要花费数千万元。”海创药业资深副总裁杜武说道,他们通过“科创通”获得超1500万元融资。特别是2018年底,海创核心产品即将进入Ⅲ期临床,公司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多亏通过“科创通”获得3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杜武说,“科创通的贷款在总额中占比不大,却有着强有力的支持引导作用。”

“科创贷”在科创板上市企业纵横股份的成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纵横股份工作人员告诉《科创板日报》,公司总投入为5000万元的基于5G网联无人机的智慧空管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得了科技局600万资金支持,项目预计完成时间为2022年12月。成都市的科技金融产品,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时间长的问题,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纵横股份常务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小燕说道。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战略下,成都对公司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方面给与了不同层次的支持。逐步让公司成为成都创新示范性企业,使得工业无人机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拓展更多领域的深度应用。”纵横股份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表示。

成都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都先导也是受益者之一。2015年,先导药物通过“科创通”申请了“科创贷”产品,当年即获得了300万元“科创贷”支持,2016年5月,再次获得100万元“科创贷”支持。

据悉,科技局为成都先导提供了15批次、累计1110.58万元的直接经费支持。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推出,主要为企业解决了钱的问题。“科创通”的产品包括“科创投”“科创贷”“科创保”“科创券”“科创贴”。在这个平台,只要是科技型企业,并在科研实力、专利授权、人才结构等方面满足相关条件,就可能申请到所需资金。

截至目前,成都共有2756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科创贷”212亿元,支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6家。据了解,有1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都得到过“科创贷”的支持,占比达81.25%。

时针再次拨回到2016年,彼时的齐碳科技刚成立,这种以技术驱动的高科技企业前期都以研发为主,并没有实际收益,需要资金帮助他们迈出最重要一步。2017年4月,齐碳科技获得了“科创投”成都合力一期基金的天使投资,解决了首笔投资的问题。

除了“科创贷”和“科创投”之外,科技局还通过“科创保”,引导带动保险机构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与专利保险险种;通过“科创贴”,对获得金融资本支持的科技型企业给予财政科技经费奖补。今年,“科创贴”向1309家企业发放科技金融资助7904.72万元。

截至9月数据,“科创通”平台已吸引81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入,汇集双创企业团队超4万家,促进成果转化和校企地合作等项目4894项,推动20多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上市。

厚植科技创新“土壤”,打出“政策+服务”组合拳

“停车场的数据来源于哪里?”“这些停车场大数据还能如何做进一步应用拓展?”2022年5月30日,在位于中海国际中心的方舆(成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场围绕公司技术、业务与应用的政企交流正在进行。

在成都,这样的交流已是常态。市科技局通过这种服务措施,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一直以来我们都求贤若渴,很重视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交流,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后,牵头组织了数场招聘会,协助扩大宣传招揽高端人才。”纵横股份常务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小燕告诉《科创板日报》,公司在经营发展的全过程都享受了相关服务,加快了技术研发落地和成果转化,减轻了经营、研发等风险。

政策方面,为鼓励企业不断提高创新管理能力、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成都科技局推出高企认定政策,深入梳理挖掘潜在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开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程序,并通过深挖掘、精辅导的方式,努力实现高企数量新突破。

怎么用好政策工具呢?科技局顺势推出“高企成长营”计划,通过开展“大课宣讲+专题培训+义诊辅导+精准对接”的培训活动,宣传政策和高企认定要点,帮助企业学好政策用好政策。

无人机链主企业纵横股份这样的科创企业便是政策扶持的重点。2021年获得高企认定之后,纵横股份即享受到了企业税收方面的减免优惠。此外,面临重大研发项目需要资金支持时,也是市科技局相关助企政策帮助缓解了研发投入压力。

“成都生活相对稳定,政府对企业、人才的扶持政策优厚,研发者有更多空间做突破性产品。”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曾在采访中表示。

2015年就获得了高企认定的极米科技,2015年到2021年期间,在资金支持、研发补贴、人才培养、牵线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方方面面,都获得了市科技局相关政策和服务的支持。

科创中心辐射能级提升 不断“长”出独角兽、上市企业……

从科创通引“金融活水”助力科创企业茁壮成长,到“政策支持+投资孵化+科技服务”组合拳,成都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的创新探索,让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都茁壮成长。

从数据来看,2016年,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098家,2019年以后开始“加速”,2020年和2021年保持每年净增超1500家的速度,2021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821家,数量相较2020年增长率近 30%。短短5年,成都高企数量增长迅猛,2021年比2016年增长了2.73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1.19万亿元。这些企业正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聚集地、科创板上市企业后备军、助推成都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高企数量倍增,科创板上市企业扩容,成都“政策支持+投资孵化+科技服务”的定向培育正在取得成效,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型企业。目前,多家成都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接受上市辅导,还有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A股“后备军”茁壮成长。

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成都100多家A股上市企业的半壁江山,如科创板上市企业极米科技、纵横股份、海创药业都先后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截止目前,成都共有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前五,它们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军工、无人机等领域。

业绩方面,2022年上半年,这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其中有13家营收破亿,4家营收突破5亿。极米科技营收更是突破20亿,达20.36亿元,同比增长20.72%,净利达2.69亿元,同比增长39.78%。

资本市场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引擎,越多越多的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标志着成都科创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意味着成都离全国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更进一步。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成都对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以及不断扩容的后备力量。

《科创板日报》调研发现,成都市科技局支持极米科技建立了成都投影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欧林生物建立了成都细菌类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纵横股份建立了成都遥感无人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这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无疑对企业科研能力的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成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军团越来越壮大,在许多重点产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基础,这也为当地招引世界500强等高能级高新技术项目,增加了更多产业链比较优势,为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夯实了“基本盘”。

如今,成都为自己定下了未来5年的“小目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超过20%和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