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23日讯 (记者 张洋洋)正在冲刺科创板上市的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必驰”)近日披露了上交所首轮问询回复。
问询函中,上交所主要关注了思必驰的业务与技术、客户、收入等20个问题,其中重点关注了公司的经营能力、股东、大客户、数据安全等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招股书显示,思必驰是一家聚焦于人工智能语音语言领域的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系统化的人工智能语音语言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
持续经营能力受质疑 明确2026年扭亏为盈
经历了“AI四小龙”的轮番上市热潮后,人工智能行业逐渐降温,直到思必驰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AI领域才又迎来一阵活水。
招股书的数据,2019年-2021年(报告期内),思必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5亿元、2.37亿元、3.07亿元。但与绝大多数AI企业一样,思必驰也没能逃脱亏损的命运:报告期内净亏损分别为2.83亿元、2.15亿元、3.35亿元,尚未实现盈利。目前,思必驰的账面资金只剩3亿元,按照这个亏损速度,也只够烧一年。
也正因此,上交所首轮问询函开篇第一大问题就聚焦在了思必驰的持续经营能力上,一方面,要求思必驰说明各项业务的持续性、扭亏为盈的基础条件和经营环境以及合理性;另一方面,说明相关资金是否能够支持公司在至少未来12个月的正常运营。
思必驰首先是在回复函中明确了扭亏为盈的时间: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以及相关条件假设,若公司进行测算假设的扭亏为盈的条件均可达成,基于公司测算,公司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节点为2026年。
关于预计扭亏为盈的方式,以及可实现性,思必驰称,报告期内,公司正处于智能语音语言技术在各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的阶段, 研发投入较高,但底层技术的开发成本投入方面具有通用性。随着人工智能产品逐步提升市场渗透率,公司的产品矩阵逐渐步入成熟期,公司的收入规模将逐年增加;同时随着公司各类产品在核心应用场景成功完成商业化落地,未来公司研发投入与销售费用的增长将低于收入的增长率,期间费用率将进一步下降至成熟企业水平,实现规模效应,届时公司将实现盈利。
在业务持续性方面,思必驰从核心技术应用案例、在手订单情况、未来业务规划等方面做出了回应,过往部分核心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包括上汽、哪吒汽车、美的空调、当贝投影仪等;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30978.15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 127.52%。“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应用案例、充足的在手订单和清晰明确的战略规划,各项主营业务发展具备可持续性”,思必驰称。
对于未来一年内的公司运营,思必驰回应表示,经测算,2023年度新增营运资金缺口=2023 年末营运资金占用额-2022年末营运资金占用额=7433.57万元,相关资金能够满足未来正常生产经营、 研发投入等活动的营运资金需求,未来12个月内公司不存在资不抵债的风险。
大股东多次减持 大客户变动频繁
思必驰此番上市之所以引人关注,还有一个原因在于,阿里巴巴、联想、富士康、联发科、深创投、中信证券等明星股东的加持。目前,阿里和联想位列思必驰前五大机构股东。
但阿里于2020年,两次减持思必驰,联想则在2018年、2020年4月、2020年10月三度减持。频繁的大股东变动,也引来上交所问询,要求思必驰说明股东减持的背景、原因,以及及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根据回复函,阿里、联想两个大股东多次坚持减持的原因均为获取财务性收益,通过减持一定比例的思必驰股权获得投资收益,减持前后对公司业务、技术路线无重大变化。
思必驰目前主要是通过自研的DUI平台,为智能家电、智能汽车以及智慧城市公共场所提供智能语音服务。在落地应用上,这几年则是搭上了AIoT和智能汽车的东风。
根据招股书,思必驰近三年的前五大客户都集中在车企、智能硬件领域,不过,客户变动频繁,除OPPO的采购订单较为稳定以外,其余的大客户均在三年间采购需求多为一次性合作,前五名客户波动较大。
上交所要求思必驰说明主要客户变动原因,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主要客户是否稳定、持续。
思必驰回给出了两方面的解释,一是报告期内,公司快速发展,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及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的业务规模逐年扩大,下游应用领域不断丰富,新进客户产生了较大销售收入;二是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定制开发服务的部分下游客户的采购基于项目建设需求,表现出单个项目金额较大,且存在特定功能一次性需求的特征。
“独木不成林”,思必驰也列出了同行业的可对比公司,如虹软科技、寒武纪、云从科技、云飞励天等,均存在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大的情况。
“公司报告期内的前五大客户虽存在一定变动,但整体而言与主要重点客户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持续有交易发生。” 思必驰称,未来将重点培育成长迅速、可持续发展性强的战略客户,并将服务重点和销售资源适当倾斜于重点大客户,加强与重点大客户的全方位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