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29日讯(记者 朱洁琰)整个2022年,医药一二级市场普遍趋冷的大环境使得“寒冬”成为被屡屡提及的关键词。面对前两年掀起的投资热潮回归理性,处在经济、产业、资本等周期叠加而成的寒冬下,冲在一线的投资人们究竟如何看待市场?如何看待未来?他们对于创业项目的偏好又是否产生了变化?

在近日举办的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上,一场名为“投资者说:全球市场下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新格局”的圆桌对话展开。此次对话由上海国盛产投联席董事长兼总经理陆栋生、三一创新投资合伙人王勖焜、百奥维达董事总经理赵雅超共同参与,并由幂方健康基金合伙人邓灵泉主持。


(资料图)

针对“寒冬之下,募资、投资策略变了吗”、“细化退管,有何高招”等话题,投资人们分别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观点。

▌谈募资:市场化资金谨慎 产业周期长期向上

在大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社会各方的出资意愿也都更加谨慎。据4位投资人在场的讨论,传统的出资人(即LP)有三种类型: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出资人和产业内公司。市场化出资人的出资意愿有所下降,但有产业布局需求的公司还是比较坚定的出资人。

三一创新投资合伙人王勖焜以自家基金举例,基金的二期募资在2021年完成,相对比较顺利。在他看来,原因主要有二:一来是去年的市场环境整体还比较好,二来就是LP以医药行业内的参与者为主,包括专投生物医药的机构以及产业内的公司。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凯莱英于2021年8月公告称,公司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斥资9000万元参投三一众志二期基金,旨在充分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产业资源及产业投资管理优势,获得与优质创新药企业接触的渠道,加强公司与创新药领域企业的合作。

“产业内的公司比较清楚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一些现状的可持续性也比较了解。”王勖焜说。

王勖焜还认为,从长远来看,现阶段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遇到的困难,只是上升过程中的一个平衡期,“如果按0-1计算,我们现在可能就是在0.3,整体还是在一个欣欣向荣的起步阶段。”

上海国盛产投联席董事长兼总经理陆栋生对此也表示认同,“如果看大的方向,生物医药仍然是稳定向上的,只不过它有一个产业成熟度曲线,从2015年的底部起来,经历18年至20年的高速发展期,现在可能到了一个稳定期,但并不是往下的拐点,之后还会往上走,逐步走向成熟。”

百奥维达是一只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美元基金,基金董事总经理赵雅超表示,其实从去年开始,就有国内资本市场的大型基金主动来建立联系,“我们之间的对话慢慢变多,不过市场化的投资人出资意愿肯定是更谨慎了,我们预期他们真正出手可能还要在彼此更多了解的基础之上。”

▌谈投资:投创新仍是核心 或涌现更多机会

谈到投资策略,赵雅超表示,这两年百奥维达一直在关注与老龄化疾病相关的布局,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科学、细胞与基因产业等。

但同时,赵雅超也指出,真正到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的,“我们希望项目有自己绝对的创新,希望是国际的IP,我们不太在意项目的早或晚,更在意核心的东西在市场上有没有创新。”

王勖焜则是谈了两点,一是关注有没有非常强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强的意思是指对生命质量是不是有很大影响”;二是关注创新靶点本身是否已经有一个充分的验证。

“比如说,我们在投早的时候会更关注项目是不是对疾病生物学和相关生物学过程有深入的理解,靶点是和哪方面的需求相关,新药分子是不是可以解决问题等。”王勖焜说。

此外,王勖焜还特别指出,今年其实产生了更多的机会,在前两年市场比较火热的情况下,对于比较小或者新的基金来说,很多机会可能不容易拿到。“反倒是今年,有更多的公司愿意分享他们的临床数据,投资机构有机会看到临床一期、二期甚至更后期的数据,让我们更能判断产品的潜力,我们今年是花了一点力气来抓这样的机会的。”

而对于比较早期的项目,王勖焜同样认为是可以产生更多可能的,“今年很多项目的估值都比预期低挺多,所以对于VC行业来说,在同一个池子里有可能可以钓到更多的鱼。”

幂方健康基金合伙人邓灵泉也对上述看法表示认同,他认为市场经历了大的回落,必定会迎来新一轮的攀升,此时对于一级市场投资而言是极好的时点。生物医药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也一直巨大,因此所有的困顿都是暂时的,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不断追求实质创新。

▌谈退出:闭环尚不存在 但已有趋势显现

谈到退出路径,在场投资人均认为,目前闭环尚不存在,但已经有一些趋势显现。王勖焜指出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动态的过程,现在可以看到的两个趋势是:一来国内已经有创新出现,二来也有很好的支持,包括技术、政策等。

“从退出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一个迷茫的阶段,但如果是一个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产品,以我十多年的BD经验来看,是不用担心国际大药厂或者本土药企会不会做M&A、license in这样的动作的,这种合作也是形成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王勖焜表示。

在赵雅超看来,即便是在比较成熟的市场,所谓的闭环也只存在于一小部分公司当中。在不友好的市场环境下,投资人会建议企业去充分分析自家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水平,“有时候在认清现阶段做的事情已经没有价值之后,也可能需要尽快结束。”

“从投资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能会去推进一些并购重组,或者看做怎样的产品组合。有时候做这样的决定确实也很痛苦,但不得不做的时候还是要去做。”赵雅超说。

赵雅超还指出,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买卖潮”的趋势涌现,比如石药集团在近两年就曾多次出手购买国内Biotech产品,“大的药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补充自己前期没有精力去发展的产品,可以看到已经有企业在做了,这样的市场也正在形成。”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0月,石药集团宣布买入和铂医药处于临床后期的巴托利单抗,总交易额超10亿元。2022年2月,石药集团以1.54亿收购铭康生物51%的股权,获得第三代特异性溶栓药铭复乐。2021年3月、11月,石药集团分别引进康诺亚IL-4Rα单抗CM310、TSLP抗体CM326。2021年8月,石药集团10亿元引进康宁杰瑞HER2靶向双抗KN026。

“不是每一个企业都一定要走到IPO,也不是每一个产品都一定要自己来做上市。”这也是在场投资人的共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