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2日讯 (编辑 田箫)12月1日,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园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联合杭州拱墅产业基金有限公司、安徽创信股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安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组建复星汉兴(杭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该基金规模为10亿元,由豫园股份控股股东复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复星创富担任基金管理人,复星创富出资0.2亿元,豫园股份下属企业亚东豫宸出资4.9亿元,杭州拱墅产业基金出资2亿元,安徽创信出资1亿元,安亭实业出资0.5亿元,辽宁梓金出资0.3亿元,福州抖茶出资0.1亿元,上海畅联国际物流出资0.1亿元。另有四位个人LP朱孔财、范社彬、刘发枝、崔建华。
(相关资料图)
公告称,该基金将在快乐时尚消费主题下,以豫园股份生态圈投资为主线,涵盖大消费各细分行业,重点关注和豫园股份有明显协同价值的企业,通过进一步战略投资获取服务中国新生代消费阶层的优质资源,进一步丰富、充实快乐时尚版图中的战略性品牌及产品资源。
《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豫园股份询问投资布局信息,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应。
一边卖矿,一边投消费
在成立私募基金之前,其控股股东复星集团正对其进行大规模减持套现。
9月19日,豫园股份公告,复星高科技于2022年8月26日至2022年9月19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3892634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9月29日,复星产投与浙江青展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将其持有的1.95亿股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转让给对方,转让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价格为6.422元/股,较协议签署前一日豫园股份收盘价折价5%,通过此番减持复星方面可回笼资金12.49亿元。
同时,豫园股份自身也在剥离部分业务。
11月6日,豫园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向紫金矿业全资子公司出售20%招金矿业股份,价格为6.72港元/股(约折人民币6.15元/股),收购总价约43.95亿港元(约折人民币40.63亿元)。
招金矿业是国内最大黄金冶炼企业之一,对于此次出售,豫园股份表示,出售招金矿业股权有利于公司把更多资源聚焦于重点发展战略及重点项目。
这已经是豫园股份年内第二次出售招金矿业股权。今年9月,彼时豫园股份及下属全资子公司合计持有招金矿业7.632亿股,股权占比23.34%,董事会公告称,授权管理层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以及证券市场情况,择机出售持有的招金矿业全部或部分股票。随后,豫园股份以每股5.77港元于二级市场大宗交易方式出售招金矿业6800万股股份。交割完毕后,持有股份降至21.26%。
11月出售招金矿业20%股权之后,豫园股份合计持有招金矿业股份降至1.26%。
与大手笔“卖卖卖”相对的是,在不断出售资产的同时,豫园股份联手蚂蚁集团拿下了上海百亿福佑地块。
10月25日,经上海市黄浦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公示,确认豫园股份子公司复祐实业与蚂蚁集团子公司云玓企业联合实施主体,为福佑路地块意向用地者,出让价格129.3亿元。
福佑路地块项目出让面积为10.82235公顷。纳入整体开发后,福佑路地块将于现有的豫园商城、外滩金融中心、以及豫园二期项目等,共同组成一个总建面超过100万平方米的超级文化商业综合体,涵盖文化、商业、办公、休闲、旅游、娱乐、居住等诸多功能。
据悉,豫园股份将主导项目整体开发,项目建成后,蚂蚁集团将获取共计地上约6万平方米的自持办公物业。
消费投资回暖,产业资本如何布局?
从豫园股份发布2022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来看,尽管新冠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但以珠宝时尚、餐饮、商业园区为主业的豫园股份主营业务,正在逐步复苏。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29亿元,同比增长2.99%,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4.19亿,同比增长19.35%,消费板块单三季度营业收入超百亿,同比增长近三成。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在手货币资金充沛,达102.46亿元。
随着最新的防控方案和“二十条“措施落地,大消费概念在二级市场中有回暖趋势。洛克资本副总裁史松坡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后疫情时代,需求侧和供给侧不利因素会逐渐消除,这对消费行业的恢复十分有利。
由此可见,豫园股份此时进军消费投资,或是一个较好时机。
鲸平台专家、商业零售领域专家杨兴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疫情严重期间,消费投资尤其是线下实体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下客流减少、商户销量明显下跌,二是商户关店退租、商场业主入不敷出。而当疫情形势好转,消费投资的热度必定会起来。产业资本可重点关注疫情期间倒闭、转手的一些优质购物中心和旅游景区,目前正是低价入局的时机。
上述投资人史松坡进一步分析到,从细分行业来看,前期受损程度越大的行业,后续修复弹性越大,如航空旅游、酒店餐饮、休闲食品等。年底至明年初,核心主线依然是政策的放松与经济回稳带来的消费恢复,建议重点关注出行、餐饮、大众消费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