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15日讯(记者 金小莫)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在2022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百济神州-U(688235.SH)用一组全方位胜出的数据宣告,由它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商品名:百悦泽®)攻擂成功,成为“best in class”。


(资料图片)

此次,泽布替尼挑战的是伊布替尼,后者由艾伯维/强生研发,分别于2013年、2017年在美国、中国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BTK类药物,主要的适应症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也是全球BTK抑制剂竞争格局中最关键的适应症领域。

截至2021年,伊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98亿美元,排名该年全球畅销药物第七名;在BTK抑制剂中全球销售额中,占比为87%。

可以说,伊布替尼作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用药“金标准”已近十年。前述“宣告”也意味着,从此以后,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将“取而代之”,成为新“擂主”。

为此,百济神州的投入也可称不遗余力。截至2022年Q3,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达80.17亿元,创各年度三季报新高。《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百济神州的经营是否过于激进?这一直让部分投资者质疑。

泽布替尼的此次攻擂成功也更多的表达了象征性意义——它证明了百济神州全球化的研发能力,也就进一步支撑了百济神州“高举高打”的全球商业化模式。那么,泽布替尼的临床数据优势又能否转换为商业价值、进而赚回研发投入呢?

临床数据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有效性

此次披露的数据,是泽布替尼在全球3期头对头研究ALPINE试验中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终期分析结果。

数据显示,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取得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优效性:24个月时,泽布替尼PFS率为79.5%,而伊布替尼为67.3%;泽布替尼的总缓解率(ORR)为80.4%,而伊布替尼为72.9%。

安全性方面,在心脏疾病发生率上,泽布替尼的发生率为21.3%,伊布替尼组为29.6%;在腹泻、高血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上呼吸道感染等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中,泽布替尼比伊布替尼的比率分别为:16.0%vs.24.1%、14.8%vs.11.1%、22.8%vs.18.2%、21.0%vs.14.2%。

总体来看,“泽布替尼头对头比较伊布替尼,疗效更好,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而且优效率也明显提高,不良反应也更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建勇教授解读称,其中,泽布替尼对于心血管的副作用更小,这点特别值得关注。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个老年病,老年人群容易伴随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这种伴随疾病极大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李建勇教授称,今年,欧洲药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先后发布警示,提示应用伊布替尼伴随心血管的风险。

也泽布替尼的前述数据,2023年第一版的美国NCCN指南已将伊布替尼在一线和二线慢淋治疗推荐由“优先推荐”变成了“其他推荐”,泽布替尼则提升到一类优先推荐,也就是最优先的推荐。

截至目前是百济神州研发费用最大的项目

这样的数据可以说是令人振奋的。同时,这也是百济神州持续高投入下的必然结果。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等媒体采访时,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博士直言,到目前为止,泽布替尼是百济神州研发费用最大的项目

“出海是不容易的,得有这个决心、理念,同时,也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药物研发。”汪来称。

从商业角度来说,泽布替尼能否在销售上不负众望,赚回研发投入,这也是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来看,市场对于泽布替尼的总体预期向好。

预期泽布替尼将迎来更大放量

其实,早在今年10月,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已经披露。彼时,就多家机构认为,后续美国用药指南的推荐顺序也会根据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做出相应调整,这有利于泽布替尼在海外市场的放量。

自那时起(10月13日)至12月15日收盘,百济神州的股价一路走高,于A股市场上的累计涨幅已达52.09%。

另外,从2022年Q3销售额来看,泽布替尼也正在持续放量。数据上,截至2022年Q3,泽布替尼的全球销售额已逾25亿元。其中,在美销售额为17.55亿元,在中国的销售额为7.25亿元。

“泽布替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适应症已中国获批上市,我们看到,广大的临床医生也非常喜爱这款药,替换的速度很快。对于新增患者,医生开的处方里,大部分已经是泽布替尼,而不再以前的了。”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和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博士称,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更多的美国市场,他相信,只要该适应症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再加上美国NCCN的一级推荐,“我们非常有信心”。

拟再开拓东南亚市场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就商业化方面,百济神州的管理层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拟再开拓东南亚市场。

“在亚太地区,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化团队,包括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东南亚,都有自己的队伍开始慢慢建立起来。”吴晓滨称,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创新药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中国的创新药如果出海到这些地区,不光改善了患者的用药结构,而且也能促进这些国家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很高大上的药物变得很平民,让普通医生也能用得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