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月15日讯(记者 敖瑾) 进入2023年,新材料领域投融资持续火热。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0个新材料项目宣布完成融资,应用领域涉及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电池材料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产业。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新材料领域的投资热度达至有记录以来的高点。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2年,新材料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10起,涉及投资金额超460亿元。


(相关资料图)

“新材料投资其实历史比较悠远,只是近几年硬科技投资热度不断提高,而新材料作为其中重要的上游技术环节,这两年的热度自然也是不断看涨。从过去的2022年来看,新材料领域无论是产业发展速度还是投资热度,无疑都是在提升的。”同创伟业合伙人陈凯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投资和产业互相影响,但本质上还是要遵从产业发展规律,近些年新材料领域投资的火热,跟新材料产业发展进入到加速期和拐点期有关,产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投资热度才会跟着起来。

头部资本扎堆,轮次集中早期阶段

开年就完成融资的新材料项目,投资方出现多个头部机构的身影。

如面向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盈科材料,投资方为北极光创投;从事特种玻璃研发生产的重庆鑫景,投资方为深创投;锂电池负极材料商碳一新能源,则获得了来自晨道资本和比亚迪的投资;半导体材料商玖凌光宇、 乾晶半导体,均获得了元禾控股的青睐。

投资轮次方面,10个中有8个处于B轮以前的早期阶段,Pre-A轮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

对于新材料投资趋向早期的现象,陈凯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总体来讲,现在因为整个产业机会到了,所以很多中早期项目,它的发展周期肯定要比10年前20年前要加快很多,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讲,投早投小也是一个趋势。”

另有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新材料领域早期投资增多,跟中后期项目投资竞争激烈也有很大关系。“成熟项目热度很高,机构都想抢到份额,加上估值又贵,一些机构就只能考虑往前走,项目价格没那么贵,又能投得进去。”

凯石资本合伙人杜贝利早前在公开分享中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我们作为投资机构为了给LP负责,为了保证收益,必然要在项目研发早期就及时介入,如果真的项目量产,或者了市场客户的认证,那么这个时候企业的估值会翻几番,投资机构也会蜂拥而至,出现一飞冲天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早发现一些有潜力、估值相对合理的投资项目,这也是当下市场环境迫使我们做的决策。”

陈凯则认为,早期和中后期阶段适用的是不同的投资策略,很难说为了投早而去投早。“再说抢份额的现象过去这些年一直存在,好项目一直都是相对更受追捧。甚至在移动互联网投资高峰时期,包括新材料在内的优质硬科技项目,热度也是不低的。”

其进一步表示,由于新材料领域已经处在一个加速期或者拐点期,“所以对于投资来讲,一方面肯定是要投未来,但另一方面对时间阶段的判断也很重要,如果投得太过早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其透露,就其所在的机构,早期和中后期项目从数量上来看,早期占比略高,但金额则在各阶段相对均衡分布。

新能源、航天航空领域将涌现许多新机会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新材料领域的投融资自2020年热度开始持续走高,并在2022年达至数量和规模上的历史新高。

对投资热度的上涨,陈凯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新材料产业本身发展到了关键阶段。

“材料作为上游的基础产业,参照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工业强国一定是材料强国,这些国家材料产业其实都非常发达。中国的制造业和工业也一直在快速发展,只是过去更多是下游环节发展比较快,而到了最近几年,作为基础环节的材料,也到了一个势在必行的阶段,这是产业发展本身的必然规律。产业到了一个发展期,投资热度才跟着起来。”

针对新材料领域的投资逻辑,其表示,会围绕国产化率低、产业环节关键、市场空间大等要素寻找投资标的。“整个投资策略还是比较一以贯之,这些年其实都是围绕这些点来寻找机会。”

可以看到,按照应用领域细分,新能源领域的不断演进,催生了诸多上游材料的投资机会。“包括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膜等;还有钠离子电池、氢能电池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钙钛矿里面的主材和辅料,我们也在关注;还有风电里面涉及一个很重要的碳纤维材料,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

航空航天产业链上的新材料,也因为C919投入商业运行的时间越来越近,而受到各方关注。

“C919很快就要投入商业运行了,我们认为这也算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整个大飞机产业链应该是开始进入到实质加速阶段了,所以,这对于涉及其中的材料细分门类比如高温合金、碳纤维材料等都带来增量机会。”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多家应用领域涉及航天航空领域的新材料厂商成功冲刺IPO,包括斯瑞新材、中复神鹰、润贝航科以及隆达股份等。

陈凯表示,新材料行业历史悠久,但多年来依然保持着发展活力。“应该说伴随着整个工业化过程开始就出现,可以说目前现在很多新技术,包括一些原发性的创新,很多也都是从材料领域的创新开始的,所以它既有很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又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杜贝利此前则表示,尽管目前国内新材料产业已经实现了较大发展,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与产业应用场景的适配、验证和反馈。

“按照国内的技术能力,很多新材料我们能够制作出来,但东西做出来之后在哪里应用?市场的接受程度有多高?与国外产品的工艺差距在哪里?能否根据市场反馈做持续性的迭代和改进?这些都是新材料产业近些年来遇到的最大痛点。如果不能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还是会依赖于产品和市场更加成熟的国外技术。”

从投资角度,其表示新材料将会是一个长青赛道,会一直有新的机会涌现,“毕竟投资的本质还是要跟随产业的发展脉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