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险行业整体转型回归保障本源,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越来越关注中长期业务的推进,而此前带来巨大现金流的短期业务也逐渐进入兑付期,险企的资金压力日趋紧张,偿付能力也有所承压。
为进一步扩大险企业务规模,同时满足保险监管机构对险企偿付能力监管的硬性指标考核,红星新闻发现,今年以来超过20家险企通过增资或发债的方式为资本金“补血”,中国银保监会仅5月就批复了6家险企的增资计划,同时还有2家险企的拟增资也已发布,8家险企合计增资超过36亿元。
整个5月 8家险企忙增资
进入6月,距离保险企业第二季度偿付能力大考的期限日趋临近,险企们忙着继续开拓业务同时,还在忙着“输血”。红星新闻留意到,5月31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其官网一口气公布了国内6家险企的增资获批情况,正式批复了包括恒安标准、德华安顾、中荷人寿、平安健康、安达保险和瑞再企商6家险企、合计24.11亿元的增资方案。
这6家获批增资的险企并不是5月忙着“补血”险企的全部。红星新闻发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在其官网上披露了2家险企的拟增资公告。其中,5月7日,建信保险资管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将以该公司2018年未经审计后的未分配利润2亿元转增未注册资本,现有股东按现有股权比例转增,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资1.602亿元,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增资0.398亿元。5月30日,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发布拟增加10亿元注册资本的公告,增资完成后,该公司的注册资本将由15.45亿元增加至25.45亿元。这2家险企拟合计增资12亿元。
整个5月,上述8家保险公司合计增资超过了36亿元。
今年以来 超20家险企增资
实际上,各家险企不仅仅是在考核将至的5月密集增资,而是自今年以来增资的节奏一直处于高频模式。
据红星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5月,国内超过20家险企在通过各种办法为企业“造血”,其中一季度,银保监会就批复了包括中国人寿、珠江人寿、百年人寿和平安财险在内的4家险企的资本补充债发行计划,合计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05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通过增资和拟增资“补血”的险企,例如华泰保险、北大方正人寿、国华人寿、中邮人寿、众诚保险、人保集团等。红星新闻留意到,大多忙于补充企业资本金的险企为中小型保险公司,其中有部分公司长期处于偿付能力逼近监管红线的“告急”阶段,甚至有的公司偿付能力已低于监管红线,增资补血势在必行。
监管机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保险行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首次上升,但有42家寿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有3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平安保险相关人士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机构是否有充足现金流来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能力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是国家对保险市场监督管理的核心内容,一家偿付能力充足的险企,才能让保险消费者放心投保、安心理赔。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各家险企经营发展承压不小。其中,中小险企曾经赖以求生的中短期业务在行业转型后逐渐进入退保给付期,同时长期险业务的加快推进也给公司现金流和偿付能力带来压力,不得不通过增资或发债补充资本金。
而大型险企虽然偿付能力保持充足,但为了进一步增强实力,也需要按战略发展适时补充资本金。据了解,不管哪种方式的增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都是一剂有力的“补药”,在充足资本金下,偿付能力将大大提高,公司业务发展也将不再受到保费规模的限制,有利于调动一线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进一步扩大险企的业务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