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深圳平安金融大厦的83层,透过四周落地式的大玻璃向下望去,是这座城市40多年来建设的伟大成果。
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日子,在这40年的时间里,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
如今的深圳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蜕变成为拥有2000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深圳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而一个智慧的城市更是最大限度地彰显着科技的力量。
早在2012年我国就正式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智慧城市”建设首次引入国家战略,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上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其中,就包括深圳这座创新活力之城。
8月19日,第一财经《城市会客厅》栏目在深圳平安金融大厦展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湾区发展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唐杰、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复旦大学副教授、《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CTO胡玮等4位嘉宾荟萃一堂,在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共同畅想智慧城市的美好未来。
城市在变化
早在2012年,我国就正式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智慧城市”建设首次引入国家战略,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上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在唐杰看来,智慧城市的概念巨大而宽广,“如果让我自己来想像,我觉得智慧城市应该是超过我们传统的人脑管理,它能够用更广泛的数据连接,让我们看到城市生活、工作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结合,特别是解决了若干我们过去但得到却无力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优政、兴业、惠民三个方面阐述。”作为国内118个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胡玮对智慧城市的概念感受颇深,他认为,政府的办事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市民的生活、工作、学习、交通、居住等各方面更加优化,满意度极大提升,建设一个真正宜居、宜学、宜住的环境,才是建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
不过,与其他国家战略所不同的的,智慧城市并非一个产业,而是一套复杂的体系,涉及各行各业,以及各个利益相关体,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所呈现出来的也绝非一场爆炸式的变革,而是潜移默化的在改造我们的生活空间。
以前经常遇到满头大汗跑到办事大厅办事,才发现忘带证件的情况,现如今,深圳居民发现,办事忘带证件也没有关系,可以直接可通过“i深圳”APP进行“码上办事”。
2019年12月,平安智慧生活团队在“i深圳”打造全国首创区块链电子卡证平台,实现证照汇聚、一码通行。用户登录“i深圳”后,即可以查看本人名下由政府颁发的电子证照,包括居民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和公积金卡等,并可通过本人核验后快速办理与证照关联服务。
目前,“i深圳”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支持55类电子证照上链、线下大厅扫码授权用证办事、线上授权他人查证(疫情期间,上线租房易,满足人们“零接触”需求),全面提升市民服务体验和政府办事效率。此平台整合了上亿条数据项,惠及深圳2000万市民,350万商事主体。
“智慧城市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却又发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城市居住者会突然间觉得,办理某一项业务,效率大幅提升了。”杨宇东说。
疫情的警醒
年初,新冠肺炎突然降临,这场疫情同时也成为了对于中国城市治理面对极端情况之下的真实版压力测试,即便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者也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新冠肺炎的传播力远超SARS,所以,当疫情到来的时候,很多应对是没有先期经验可借鉴的。”胡玮说。
在疫情中,以深圳为代表的一批城市,承受着住了考验。
胡玮以远程审批为例介绍道,在龙岗,一家申请开办餐饮店的老板,通过远程审查,52分钟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而这个流程,在线下往往需要7-8个工作日,这背后正是智慧政务的支撑。
早在2018年5月14日,中国平安与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依托平安集团在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科技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将市场和质量监管作为重点合作区域,共同推动深圳智慧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
随后,平安助力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了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有效改善城市营商环境。
该平台采用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调配外部数据资源、打破业务系统壁垒、打通部门数据孤岛,深度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知识产权业务系统,利用AI智能技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质量管理,有效提升巡查、办结等效率,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机制。
其中,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事信用全视通综合商事信用大数据中心”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构建了集指标监测、趋势预测等于一体的一站式运行调控平台,实现登记审批效率提升50%,实现了一站式综合信用信息服务,并为政府部门构建起全面的经济运行监测体系。
“智能视频巡检”监管中心汇聚餐饮企业、学校、医院后厨视频,实现一屏尽展餐饮制作现场,以智慧AI技术自动识别违规操作和风险因素,以联合惩戒机制倒逼餐饮企业自查食品安全、规范餐饮制作流程。系统在深圳市场监管局上线以来,累计已接入11900家共5万路明厨亮灶视频,做到大型餐企监管覆盖率100%,公众食品安全信息服务满意度提升了10%。
另外,在疫情控制方面,城市管理部门对人流数据的把握非常重要。
“认为,中国各地的疫情管控之所以在全球来说是最优秀的,就是因为我们是在用智能化的手段去管控疫情的传播的途径。”胡玮说,新冠肺炎属于接触性传染,切断传染途径就能很好的控制疫情发展,我国各地铺开的健康码,非常快速、准确的鉴别出三类人群:患病人群、接触人群以及可能接触的人群,人群区分以后,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从而有效的切断传染源。
但健康码从来都不是一个二维码那么简单,背后,同样是长期以来智慧城市体系的应用与沉淀。
疫情带来不幸,但同时,也给人们以警醒,疫情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和更深层次的感受。
“一站式”的智慧体验
如今,深圳市民在“i深圳”APP即可一站式享受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警务安全、生活缴费、电子证明、游玩预约、文体资讯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服务,包括应届毕业生接收、居住证签注和申领、汽车摇号和竞价、乘车码、公积金提取、实时公交、交通违法查询处理、外地车通行证办理等高频服务。
唐杰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自己开车,无意中违章压线,两天后,违章信息就发到了手机上,同时还有三张证明的照片,不同的拍摄角度。信息还告知可以在网上处理,在网上处理的过程中,如果过去12个月没有违章记录,还可以免罚款、免计分。”
胡玮透露,仅这个过程,背后就涉及到城市天眼、监控录像、车牌对照驾驶员信息、历史记录查询等,这是一整套完善的硬件、软件以及巨大的信息库支撑。
不过,杨宇东提醒,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获取,那么如何既能保证便利性,又能实现安全性至关重要。
唐杰也认为,这是信息化推进智慧城市的关键,也是城市管理者的底线所在。
对此,胡玮表示,随着数字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数据大量产生,如何管理数据、保护数据,变成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归根结底,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给企业、市民提供更加智慧的服务的同时,还能更好地管控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目前,不少城市已经开始筹划、出台与数据保护相关的法律,以作为如何正确使用数据的法律依据;与此同时,类似于平安这样的智慧城市建设者,实际上是不拥有数据的,我们只是为政府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最后,我们的解决方案中也包含一整套的安全建设体系,简单说就是进不来、看不到、拿不走。”胡玮说,中国平安在该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为市民创造一个干净、有序、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这也是智慧城市努力的方向。
“看向窗外,智慧城市还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杨宇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