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饥渴症或将伴随银行业度过今年。

刚完成650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工作的建设银行(601939.SH),拟再发行不超过1600亿元二级资本债。

9月22日,建设银行董事会通过《关于发行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的议案》,同意建设银行在取得股东大会及相关监管机构批准的条件下,发行不超过16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

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建设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并不迫切,但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银行业对于资本的“饥渴”。事实上,受净利润增速下滑、贷款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上半年3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32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有所下滑,亟待内生和外源性资本补充。

9月23日,普华永道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也提到,2020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上市银行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内源性资本补充受到较大限制。”

同时,为纾困疫情、缓解企业资金需求压力,多家银行向疫情防护重点保障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增加信贷资金投放,增加了资本占用,在没有采取充足外源性手段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情况下,上市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频繁发债补充资本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4.21%,较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这一情况在中小银行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截至6月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6%和12.23%,补充资本的紧迫性更为突出。

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提到,2020年上半年,在增提拨备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情况下,上市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为缓解资本压力,银行通过增发、配股、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多渠道资本工具发行,持续补充资本。

去年以来日渐增长的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已成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工具。数据显示,截至到上半年,共有20家银行成功发行了二级资本债券。具体看,发行额度最高的为民生银行500亿元,其次为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均为400亿元,其他城商行发行额度在1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7月份以来,多个国有银行公告已发行或者拟发行二级资本债,且金额较大。9月21日,中国银行公告称,已完成发行总额为750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工商银行拟于9月发行600亿元人民币二级资本债;22日,建设银行也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1600亿元二级资本债。

与此同时,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也在不断补充和丰富。日前,温州银行披露的增资扩股方案中,首次出现通过地方专项债进行资金筹集的环节。在该行新一轮增资扩股的认购方式中,除了传统的老股东按比例配售外,未足额认购的部分,此次还新增了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券筹集资金、由温州市政府指定特定主体认购的方式。

今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不良贷款或继续上升

一般来说,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主要是内生和外源。但受疫情、金融让利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商业银行口径净利润为1.03万亿元,同比下降9.4%,为史上首次出现整体性负增长。这直接限制了通过利润增长、留存盈余公积的方式补充资本。

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52家(A+H)上市银行中有28家的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包括六大行、10家股份商业银行中9家均为负增长;36家城农商行中则有13家负增长,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净利润负增长的核心原因是,各家银行加大了计提拨备的力度。今年上半年,银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增35.74%。

报告提到,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上市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夯实风险基础。剔除该因素影响,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较去年同期上涨6.52%。

资产质量方面,今年上半年,银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出现“双升”,资产质量压力较大。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上市银行不良贷余额增至1.74万元,较上年末的增速为10.19%,高于去年同期3.94%的增速。

分类型来看,国有大行不良率较上年末增长0.07个百分点至1.44%,股份制行不良率较上年末微增0.01个百分点至1.61%,城农商行不良率较上年末增长0.07个百分点至1.50%。

9月23日,普华永道中国内地金融业合伙人谢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半年主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银行业整体不良情况呈现抬头之势。同时在监管相关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要求下,部分风险的暴露存在滞后性,预计未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会有较大上升的压力,为资产质量管控带来挑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