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互怼”到现在彼此“看对眼”。银行和科技公司关系变化都经历了什么?哪些因素是双方合作的关键?
近期,各家银行2020年中报相继出炉,特殊的年份、不寻常的经历,让大家对今年银行半年成绩单格外关注。
不约而同,“金融科技”、“云服务”、“大数据”等关键词,均频繁出现在各家银行半年报中,成为银行秀肌肉的重要指标。银行数字化转型在银行业早已达成共识,现在真正需要思考的如何转型落实。
但在落实之前,银行和互联网公司都需要处理彼此之间的一段“感情”。
犹记当年银行与互联网公司两句互怼的名言:“站在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搅局者!”与“银行若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他们彼此之间根本看不上对方。
到现在,银行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彼此“看对眼”,牵手、贴面、交朋友。他们在技术研发、营销获客、渠道整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通过合作来完成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蜕变”,开放、合作在当下已然成为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更看重对方的“特长”
从“互怼”到“联姻”,银行和互联网公司一定是因为某些共同的利益才结合在一起的,吵架和打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于是,他们试着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去寻找优秀的另一半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调查发现,创新技术能力、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是银行在选择科技企业时较为看重的因素;特别是对于部分中小银行来说,更希望通过与科技企业合作,在开展业务合作的同时也逐步建立自身的数字金融服务能力。
邢台银行互联网银行部总经理郑永表示:银行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哪些技术和方法能够延续下来,变成银行自身的能力,在这个方面下一步要怎么走,应该是很多银行比较重视的。
其次,在银行选择合作对象时,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与多家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更加注重彼此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同时,趋向与领域内头部企业进行合作,看重合作企业的综合实力。
例如,华夏银行在系统建设方面,选择与蚂蚁金服合作,将MPaas移动开发平台引入手机银行5.0建设;在产品应用方面,选择与京东合作,推出区块链福费廷业务和京东小白信用卡;在生态建设方面,选择与微信、支付宝、美团、京东、苏宁均开展了电商及支付场景合作等。
再次,多数银行表示,在合作过程中会保持开放、融合的心态,善用外力,借船出海,在充分自主和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模式和合作伙伴。
互补有无、多元共生
而对于科技公司而言,随着银行业金融科技能力的快速发展和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异军突起”,他们在给银行提供的服务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神策数据副总裁杨岚钦认为,科技公司对银行的服务从过去单纯的“卖产品”转变为与银行“共创”的模式。
数字经济时代下,随着金融“新基建”的风口来临,对科技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懂数据、懂技术,更要懂数字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
所谓的“共创”模式,是根据银行战略方向和需求,帮助银行去梳理数据、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服务应用落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帮银行解决业务上的发展瓶颈,更重要的是为银行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转型路径和方向,为银行赋能。
随着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纷纷落地,业内有些人认为会对科技公司服务中小银行产生一定的压力,而在杨岚钦看来,科技公司与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不一定是竞争关系,今后可能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在服务银行时,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对于银行的需求,能做到“千人千面、量体裁衣”,不断挖掘符合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的创新应用;而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优势在于理解银行业务,懂得银行转型中的痛难点。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服务银行。
打破数据孤岛壁垒成合作关键
不可否认,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数字技术,而数据隐私则一直是银行与科技企业合作的藩篱,正如联姻关系中如何长期友好相处又能各自保有隐私空间是门学问一样,银行与科技企业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满足合法合规前提下释放大数据的生产力,同时还可以实现金融业务的创新。
如今年4月,江苏银行与腾讯安全共同举行联邦学习线上发布会。双方宣布,将联合共建“智能化信用卡管理联合实验室”,围绕联邦学习开展合作。据介绍,联邦学习是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可以在双方或多方合作中线上保障大数据交换时的信息安全,提高合作效率。
腾讯副总裁丁珂表示,“确保金融业数字化过程中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至关重要。”这次合作是江苏银行与腾讯安全打破数据孤岛、实现特征数据安全共享的深度探索。借助该服务,双方能够通过低成本快速迭代的联合建模,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有效释放出大数据生产力,更快完成业务的迭代和创新,更加敏捷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业务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