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由中国、柬埔寨两国企业共同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西港特区)是中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明星项目”,柬埔寨首相洪森曾说,西港经济特区是他的“亲儿子”,希望这里可以成为“柬埔寨的深圳特区”。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西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坚刚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但西港经济特区的进出口额在今年前8个月依然实现40%的增长。下一步,特区希望在纺织服装等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升级,承接更具科技含量的龙头企业入驻。
西港特区工业园
西哈努克港是柬埔寨最重要的港口与对外贸易中心。2008年,多家国内企业与柬埔寨企业合作,开始在距离港口12公里、紧邻机场的一块土地上建设西港经济特区,而当时这里不仅不通水、不通电,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
自2012年开始担任西港经济特区公司董事长的陈坚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十几年的发展,西港特区已有来自中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及地区的166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2021年1-8月,西港特区的进出口额在疫情下逆势增长,达14亿美元。
陈坚刚表示,考虑到柬埔寨的产业基础,西港特区招商引资的重点被确定在农业、建筑业、旅游业和箱包成衣等行业内。由于柬埔寨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西港特区发展的产业主要还是依靠柬埔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以及贸易政策和税收优惠,这也与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有些类似。
近年来,西港特区内陆续修建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员工宿舍,具备更强的产业承接能力,可以发展非劳动密集型产业。陈坚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西港特区正在寻求产业升级,希望引进更具科技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国内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带动园区产业链的发展。陈坚刚举例称,大型的纺织印染厂、轮胎厂都是招商引资的目标,“现在我们也可以供得起‘用电大户’了”。
陈坚刚认为,尽管由于疫情,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但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不会减缓。“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红利依然存在,且柬埔寨等国的经济近年来保持着较快增长水平”,陈坚刚说,在政策层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为各成员国带来投资贸易的便利,预计会形成区域性的投资高潮。据陈坚刚介绍,西港特区已为迎接RCEP带来的各国投资者做好准备,包括设立两所大学,为园区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采访中,陈坚刚也提到东盟地区在中美经贸摩擦中的特殊作用。“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可能都会处于竞争状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东盟地区布局产业链是回避中美政治影响的重要举措”,陈坚刚表示,美国对部分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尚未取消,中企可以通过在柬埔寨、越南等地设厂,规避相关关税壁垒。
在柬埔寨,西港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中心。有报道称,最高峰时,西港有数万名中国人。2019年前后,由于赌博行业的兴起等原因,西港的治安开始恶化,而一些西方媒体则将这一情况与中国人的涌入甚至“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陈坚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西港经济发展较快,加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一些中国人前往西港从事博彩行业,造成了一些安全隐患和治安事件,这也给西港特区的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2019年8月,柬埔寨政府宣布禁止网络赌博,对相关违法行为开展严厉打击。同年,中柬两国也启动执法合作年,共同打击涉黄、赌、毒、黑等违法犯罪活动,并持续支持“平安西港”建设。“西港的状况已大大好转,治安问题不应该再是企业前来投资的担忧了。” 陈坚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