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交所发行底价制度引发市场关注。


(资料图片)

3月16日晚,北交所今年第二只询价新股一诺威,经过网下询价,最终发行价格确定为10.81元/股,为一诺威此前披露的发行底价。市场人士表示,一诺威询价倍数不高与北交所发行底价制度有关。

与其他交易所相比,底价制度是北交所独有的发行环节制度之一。该制度设计初衷是为了平衡不同阶段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避免拟上市企业在创新层时期投机炒作。但在具体操作中,发行底价设置时间较早,遇市场下行或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时,考虑到报价低于发行底价无法入围的情况,投资者如认定底价设置偏高,多数选择放弃参与询价,影响到市场化询价功能的发挥。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表示,建议北交所尽快取消发行底价制度,确保市场化定价机制的有效发挥。

多家企业下调发行底价

今年以来,已有安达科技、峆一药业、百甲科技等多家公司先后公告调整北交所上市发行方案,由于调整均涉及发行底价,且发行底价对标每股净资产,引发市场关注。

渤海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制度规定,北交所发行底价是在企业申报之前确定,但从申报到真正发行至少还有半年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宏观经济环境、二级市场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导致最初的底价设置过高,为了顺利发行,不得不调低发行底价。

根据规定,发行人股东大会就本次股票发行作出决议,决议应当包括“定价方式、发行价格(区间)或发行底价”等事项。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底价是可以再次开会进行变动的,自然是向下修正;其次,有些公司底价本来就定得高,按照底价发行依旧无法逃过上市后破发的命运,甚至有发行失败的风险;其三,有的公司故意设置很低的底价,却高溢价发行,让市场质疑声不断。

张可亮认为,在一年多的发行实践中,可以发现提前设置发行底价并不合理。比如,部分企业或券商为了不再去调整发行底价,避免审核期间外部条件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将发行底价设为每股净资产价格。按照制度要求,询价机构完全可以按照发行底价进行报价,所以近期发现有些企业调低发行底价到净资产之后,因为询价发行又调高了发行底价。

期待询价为主的定价机制

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行底价制度下,不仅没有给投资者良好的参考价值,反而形成“底价即市价”的心理暗示,部分程度上误导了投资者,市场化调节功能也无法发挥其纠正价格的作用。

常春林认为,发行底价制度的症结在于底价设立过高,抑制北交所二级市场的赚钱效应,无法激发投资者热情,导致北交所破发率较高,进而迫使后续上市公司不得不调低发行底价,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常春林建议,市场化询价将会提升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沪深交易所已有良好的实践和证明,让市场博弈更加充分,定价更加合理。

申万宏源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对记者表示,询价为主的定价机制,一是让少部分机构和高净值个人来定价,定价更加市场化;二是市场化询价将提高机构参与热情,沪深已经有一个庞大的打新机构投资者群体,询价更能吸引机构对公司的关注。取消底价制度,会取消对于投资者询价报价的心理暗示,让市场定价更充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