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大家还挺喜欢看聊唐诗的,就继续多写写。今天再说一说李白。

最近偶尔看到一个问题:如果给你魔力,能复活一个人,是复活爱因斯坦,还是李白?答案众说纷纭,有说爱因斯坦的,有说李白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看着这个问题,我却想到了别的。不妨换一个问题:如果是在唐朝,公元760年前后,你拦住一个路人问:让你杀一个人,你会杀谁?

搞不好许多人会回答:李白。

这是真的,“世人皆欲杀”,这话是杜甫说的,这就是许多人当时对李白的看法。他生前就是招人毁谤、冷对、误解。

最近电影里正在放李白,你可能第一印象觉得这角色怎么有点不靠谱、不着调啊,怎么谒权贵、当赘婿、充反贼,人傻钱多、说了就忘啊。

但问题是,这还真就是李白的重要的一面。说白了,课本上的、历史书上的李白是可爱的、伟大的,但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你没有上帝视角,穿越到唐朝去,你够呛会第一时间喜欢李白。有句歌词叫若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但说真的你未必真能接受得了李白。

先讲次要的。首先这个人就说不清楚自己来历,云山雾罩的。

试想下,假如在帝国首都长安的酒馆,你遇到这么个人,一说到创业、干大事就滔滔不绝,但却老说不明白自己来历,一会儿陇西一会儿峨眉一会儿金陵一会儿山东,都是他自己说的,你说你到底挨哪儿啊老兄?

当然,古人的籍贯说法很复杂,郡望、本贯、出生地往往表述都不一样。但也不至于完全云山雾罩吧?

他又不时声称自己祖上显赫,来历不凡,是“凉武昭王九世孙”,可是又很难查考。那你会怎么看待他?会觉得他是来历奇特的异人,还是行迹可疑的江湖骗子?

随即你会发现,这个人还很爱自夸,年纪轻轻的,口气却很大。

在小说、动漫里,主人公爱自夸是很可爱的。想象一下樱木花道。但是在真实生活里,一个年轻小伙子老自夸,说话没边儿,很容易招人烦。

自夸到什么份上呢,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夸自己:“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假如在今天,有人这样去交友、应聘、征婚,会变成普信男的典型,要被送上热搜的。

他到老还一直不改。到了五六十岁,李白还说自己:“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放在如今,貌似只有江湖骗子才会这样形容自己。

五六十岁,对于古人而言已经是很大年纪了。通常情况下,谁受得了一个这样自我认知的老头子?关键他到此时还无级别、无单位、无企业、无资本、无重大专业奖项,却有一堆的黑历史,偏偏还老说自己混过中央,跟过大领导。扪心自问,假如在完全不知道李白是谁、不开启上帝视角的情况下,我们能忍这个人多久?

这还没完。他还情商欠费。

倒不是说李白日常生活中无情商。对于普通老百姓,比如卖酒的老纪、种田的荀姥姥、打铁的科大爷等等,李白是很有情商的,大家很聊得来的。

他关键是求人办事的时候特别没情商。

在当时,身份低微的读书人都流行给大领导、大专家去信、去访,请求提携,这种做法叫干谒。但凡懂点人情世故的就明白,这种情况,说话措辞都必须妥帖、含蓄、稳重,不能唐突。

孟浩然说:张丞相,我想度过人生的大湖,可惜我没有小船啊。这是婉转含蓄。不错。

王维说:张丞相,您是大君子,专为苍生谋福,我多么渴望到您座下啊!这是坦白赤诚。也行。

但你绝不能对一个完全都不熟的领导说:马总,你们家难道就差把我坐的椅子吗?信不信下次不求你了?合着全中国就你一个姓马?不能这样对吧。

可这就是李白说的话。倘若单纯只看这些,李白简直可说是情商为负的典型。

夸人的时候,他不讲铺垫,能把对方夸得很尴尬。对一个没什么突出政绩的官员韩朝宗,他说“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把韩朝宗活活整成后辈陈近南。这给领导的感觉是:如果我信了你,我都会看不起我自己。

而反过来,当李白对人提条件的时候,又往往感觉像道德绑架。

比如同样对韩朝宗说:“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对方大概只会噎住:我们并不熟啊!让你扬眉吐气,并不是我的义务啊!怎么还道德绑架上了?

同样地,五十多岁了,不小了,给安州长史裴宽写信:我仰慕您十年了,请您提携重用我吧!但您要是对我甩脸子,不准我进门,那可就拜拜了您内,届时我可要黄鹄高飞了。

最后李白还撂下一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要不是实在没充分证据,真的怀疑这些书信都是后人托名伪作。将心比心,假如你是收到“逼宫信”的领导,将会作何选择?是会低声下气去接见这个民间狂徒,还是愕然:小子,我欠你的吗?

李白的爱情和婚姻,放到今天互联网的标准里,也是黑点。比如做了两次赘婿,对象还高度一致,都是相对落魄的权贵豪门。但凡被有心人稍微一包装,加点话术,就能炮制出一个心机草根男的上位史。

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入赘湖北安陆的许家,对象是早年间朝廷左相许圉师的孙女。最后一次婚姻,对象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看,又是孙女。

两次联姻,都是相府孙女。假如让营销号来炒作,这完全能被扣一个投机婚姻,攀附权贵,孙女狙击手,赘婿专业户。

李白还有过一个刘氏夫人,双方很快闹掰。李白写诗对此骂骂咧咧过一次。

诗里有两句著名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人们的印象里李白这话是对权贵说的,然而真相是,至少从上下文来看,这话是同女人置气时说的。

用今天的网络思维,李白又会被批得体无完肤,“普信”、“下头”妥妥的。

以上都还不是最要命的。更严重的是站队。李白,简直是个职场站队上的小学生。

最近电影里高适有句台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天真幼稚的人。”就是这么回事。

比如杨贵妃有个哥哥叫杨国忠,众所周知乃是奸相。在人们的印象里,李白一直和杨国忠作斗争,故意让杨国忠给自己捧砚台。还有段子说,李白“金殿妙对杨国忠”,让后者下不来台。

可事实真相是,李白一直频频夸赞杨国忠,一直夸到安史之乱前夕。

天宝十三载,距“安史之乱”仅仅只有一年了,李白还写诗说“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夸杨国忠有善政。

天宝十四载,也就是“安史之乱”当年,李白又替人写文夸杨国忠,说“伏惟相公,开张徽猷,寅亮天地,入夔龙之室,持造化之权,安石高枕,苍生是仰”,夸得非常用力。

等杨家倒台了之后,这些东西翻出来,都是够李白喝一壶的。相比之下,杜甫看透杨国忠早得多,之前就写诗批评杨家骄奢。至于李白,真是个孩子。

到“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人生最大的黑点来了。

那时天下大乱,四海崩摧。叛军攻下了长安,玄宗狼狈逃往蜀地,看大熊猫去了。李白的两个诗人好朋友高适和杜甫都陆续投奔辅佐了新君肃宗,这是稳妥的选择。

李白却跑去投奔了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因为李璘好几次邀他加入。李白的本意是为了报国,是为了平叛讨逆,也是为了现个人理想。然而这个李璘有趁乱割据甚至夺天下之意,李白却憨憨地半点没看出来。

入伙就入伙,可你至少先低调点吧。李白却兴奋地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其中居然说: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这是把李璘比喻成唐太宗了。啥比喻啊,分公司和总公司都搞不清啊,怎么能把一个臣下比喻成文皇啊。所以后来大家往往说这首诗是伪作,不肯相信李白这么糊涂。

然后李璘造反,很快兵败被杀。李白就此连带成了反贼。

李白惊呆了,还以为自己是正面人物唐伯虎,以为对面是造反的夺命书生。没想到一看剧本,自己成夺命书生了!

带兵前来打败永王的,正是老朋友高适。高适早早一眼看出永王是支垃圾股,认为“永王必败”。李白却成了阶下囚,忍受世人的嘲笑与落井下石。

好友杜甫记下了当时惊心动魄的状态:“世人皆欲杀”。那么多人,居然都想李白去死。

回顾李白的一生,那些他投信干谒的对象,那些他曾拼命地抬举、赞美、向之卖力自荐的人,从韩朝宗到杨国忠,多数都没理睬他,至少,没给他实质性的帮助。

多年的奔波和拼争,却徒留一个叛逆的污点,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孤穷和困顿,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所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等李白再享受到毫无保留的、不再苛责的爱,都是后来的事了。

之所以在这里写下这些,不是为了去数李白的“黑料”,而是想说一个观点:

一个伟大诗人的真实,并不只是些整齐划一的漂亮形容词,诸如什么“超逸绝伦”、“风华盖代”、“豪迈洒脱”……

去喜欢课本上的李白,那是很容易的,因为从小就有老师告诉你:李白是个天才,李白是个好人,李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李白热爱人民,李白能铁棒磨成针……

但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假如没有这个上帝视角呢?

假如我们和李白同时代,没人给他作正能量认证呢?

假如我们遇见的是酒馆里的狂人李白,书信中的妄人李白,牢狱里的罪人李白,政治斗争里的糊涂人李白,包括偶尔还言行不一的纠结人李白呢?

到时候,你我俗人,能不能超脱那些简单粗暴的道德眼光,能不能跨越那些非黑即白的刻板偏见?

能不能抵御深文周纳的蓄意误导,能不能克服落井下石的嗜血冲动?

能否真正去读出一个人的实质:

他的内心,是卑贱还是高贵?他的才华,是真实还是虚名?他对世人,是良善还是暴虐?他的本质,是奸伪还是赤诚?

他究竟是个一身“黑点”的罪人、“下头男”,还是我们民族千年一遇的大鹏、凤凰?

如果拼命拿着标签去贴李白,我们就不会知道,这个“世人皆欲杀”的罪人、罪臣李白,在六十多岁的时候,人生最后的时刻,还拖着病体,毅然决然下山投军,欲追随名将李光弼,想继续杀敌建功。

一个人,要怎样的勇气和赤诚,才会无惧自己曾狠狠摔倒过一次,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求权贵、谒高门、找人请托固然是真的,但他的傲岸、不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放纵也是真的。

他的庸俗是真的,他的仙气也是真的;他的消极是真的,他的昂扬也是真的;他的浪荡不靠谱是真的,但他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永远不放弃兑现自己的天赋,也是真的。

我们这个民族,常被说成是“老大民族”,历史包袱重,暮气重,但有了一个李白,我们就有少年气;我们这个民族也常被说成是内向、木讷、不善表达,但有一个李白,就能证明我们一样奔放、豪迈、炽热、性情。

我们热爱李白,但我们不是饭圈。作为一个李白粉,我是一直主张,我们对李白的诠释能不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再上一个层次,去剖析、拥抱一个更有血有肉的李白。

然后才可以感染后来的年轻人,像李白一样,永远不放弃兑现自己的天赋。

像李白一样,永远有炽热的生命能量和自信心。

像李白一样,可以单纯幼稚、天真胡闹,但永远不邪不佞,浑金璞玉。

像李白一样,虽然也曾努力学着去世故,模仿着去钻营,但骨子里的那一份自由傲岸,始终熠熠发光。

此外,还需要向杜甫、高适、贺知章、汪伦们致敬。

他们都是当时李白的知音,是非凡的星探,是暖心的谪仙守护者。

大唐之大,不是疆域,而是因为这批人的万里胸怀。

致敬他们超越时代的慧眼,以及那一份伟大的包容。

喜欢唐诗的,这是我的书《唐诗寒武纪》链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