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以湾区智核·创价值无限”——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发展论坛暨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开园活动在广州圆满举办。活动上,“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成功揭牌。同时,园区成功引入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并成功认定为5G应用产业基地,引进包括河南设研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广州先进数通、韩国LS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集中签约落户。活动上,国内权威规划和经济学领域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板块和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在当前大格局和大趋势下面临的新机遇进行探讨,并建言献策。

广州大学城已成为湾区重要创新策源地

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广州正在举全市之力、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打造科技创新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沿着“科技创新轴”一路向南,有着“华南智核”之称的广州大学城,是番禺区抢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制高点,是推动科研资源大区向科技创新强区迈进的关键所在。“大学城有‘3个2’资源优势:约10所大学20万名大学生、约2万名专业教师、约2000名专业研究人员(含博士后)。”广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延明这样总结大学城的优势。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慧明则认为:“2000年,大学城选址,至今已经走过20年历史,经过选址建设、快速成型、提质扩容和创新驱动等聚变发展过程,大学城发展成为产、学、研、城融合的综合发展区,成为湾区重要创新策源地。”

智慧谷应当做大湾区的智谷

如何利用大学城的资源优势,抢占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制高点?专家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认为未来将由数字经济引领,大学城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抢占智能化制高点:一是打造一流创新环境,二是瞄准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三是创新科研体制,打造官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四是吸引国际一流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

“国际科创城(大学城)是广州未来城市核心功能的承载地之一,要把握‘大学+走廊+城区’三大要素,为创新塑造低成本、高可达(性)、高品质的空间场所。”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邱衍庆认为,未来大学城的发展一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大学周边提供从为中小微初创企业服务的孵化器到为科创龙头服务的大地块等全链条的空间产品;二是创新需要合作,要充分把握走廊区位和关键枢纽界面空间,实现快速联通知识城、科学城的创新走廊;三是重点关注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破解村镇级配套无法满足创新人才需求的难题,以及依托珠江后航道优质的滨水空间廊道,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孙延明认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优势是工程师红利。“从‘智核’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有‘人’,特别是将全球化的领军人才引进过来,通过人才引领代用。第二是要有基地、团队,并且与产业结合起来,能够实现转化。再有就是要孵化产业。”

黄慧明从广州国际创技创新城如何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剖析,“对于智慧园区建设,有三个条件很重要,一是交通,既包括到中心城区,也包括商务出行,到其他城市点对点的交通;二是环境,优质的环境产生优良的创新;三是一些引导性的东西,比如金融创新。”

本次活动是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开发建设、招商运营成绩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提振信心,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集聚,促进番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对番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记者 罗莎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