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浪奇存货离奇失踪案件正愈演愈烈。10月30日晚间,广州浪奇称公司目前贸易业务存在账实不符的存货金额合计约为8.67亿元,规模进一步扩大,涉及仓库由此前的2家增加至6家。

与此同时,广州浪奇的贸易业务风险还扩大至应收账款层面。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贸易业务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0.66亿元,其中超过八成应收账款逾期。作为一家老牌日化企业,广州浪奇贸易业务为何出现集中“爆雷”?又是如何“造假”?公司是否存在其他财务漏洞?诸多谜团待解。

存货再“爆雷”

9月28日,广州浪奇“自曝”约5.72亿元存货不翼而飞,并因此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时隔一个多月,广州浪奇对关注函进行了回复,但同时也暴露出新的问题。

回复函显示,根据自查情况,截至目前公司已掌握证据表明贸易业务存在账实不符的第三方仓库存货金额及其他账实不符已发出商品金额合计约为8.67亿元(包含瑞丽仓、辉丰仓5.72亿元存货),新增2个四川仓库、2个广东仓库。

与瑞丽仓、辉丰仓存货“失踪”类似,新增的4个问题仓库疑点颇多。

自2019年底以来,由于公司化工品贸易业务占用了较多的流动资金,且回款情况不及预期,存在一定坏账风险、债务风险、经营风险,广州浪奇加大了对第三方仓库的管控及盘点、对账力度。然而,一盘点就盘点出了问题。

2019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广州浪奇相关人员曾到四川库区四间仓库进行盘点,彼时盘点结果未显示异常。

三个月后,即2020年9月,广州浪奇存货清查小组再次对四川库区仓库盘点时发现,存在部分货物的出库销售未经公司正式确认、部分货物已退回上游供应商、部分品类存货受现场条件限制未能核实数量的情形,其中四川仓库1、四川仓库2(黄磷除外)与公司截至2020年9月底账面不相符的存货金额为1.34亿元。

为何未经公司正式确认,仓库方就能出库销售相关货物?背后存在哪些问题?

一位大宗商贸从业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一般情况下,大宗商品出库时,财务、销售、物流及仓储方是联动的,即出库前:销售人员完成业务洽谈—客户打款—财务收到货款;出库时:财务通知物流部门—物流部门按照合同约定发出订单给仓库—仓库按照订单出库相应货物;出库后:仓库公司反馈出库结果—物流部门更新库存—财务更新库存商品并开具发票。

“可能是财务、销售、物流及仓库方没有在货物出库指令发出时进行联动,导致公司财务不知情,以致于广州浪奇四川仓库出现账实不符合的情况,暴露出公司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上述人士这样说道。

如果说四川库区可能只是广州浪奇内控不当的后果,那么广东库区存在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

根据公告,2019年7月8日-2020年9月10日,广州浪奇多次组织供应链管理部、财务部等人员对广东仓库2进行了5次盘点,盘点结果均正常。2020年10月13日广州浪奇存货清查小组再次前往广东仓库2盘点时发现,公司此前留存的盘点表上的公章与仓储公司实际公章无法匹配,但公司及子公司奇化公司确实与该仓储公司签订了仓储合同。

不仅如此,2020年5月,广州浪奇对广东仓库3进行了盘点,盘点结果没有异常;当8月广州浪奇与广东仓库3负责人沟通去仓库盘点时,却被对方一再拖延,无法实地盘点;10月,该仓库负责人称,与公司没有业务合作,也没有存放过公司的任何货物。

广州浪奇在广东仓库不仅遭遇了“萝卜章”,还被“变戏法”,合计约1.05亿元存货丢失。

前述大宗商贸从业人士指出,仓储公司敢直接说没有合作过,估计是存货人主体不对,或者货权人、存货人、盘点人不是同一个主体,这就需要看盘点对账表——究竟是谁盖的章,出具给谁,表中的货物有没有表述清楚存货人,“估计是提前布的局”。

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表示,“上述事情若不涉及物流公司与广州浪奇的费用纠纷,那么就并非存货‘消失’,公司内部管理出现问题这么简单,更像是重大经济案件。”在他看来,广州浪奇上亿元存货“失踪”,公司自身有重大违法嫌疑,不乏内部人员私自倒卖存货的情况。

根据财新网报道,由于贸易业务出现“黑洞”,广州浪奇及奇化公司至少4人于九月底被免职,分别为奇化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王志刚,副总经理符岩,财务总监黄健彬;广州浪奇商务拓展部经理邓煜。其中黄健彬已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

财务“漏洞”浮出水面

10月30日,广州浪奇披露2020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2亿元,同比下降47.81%,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28倍为-11.7亿元,亏损幅度超预期。此前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8亿元-10亿元。

对于业绩巨亏原因,除了计提辉丰仓、瑞丽仓及其他第三方贸易仓库货物减值准备8.67亿元,与应收账款减值息息相关。

近年来,为了提升在行业内主导权与话语权,广州浪奇逐渐向日化产业链上游延伸,开展上游化工原料的研发、生产和购销等贸易业务,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多项化工品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由于广州浪奇部分主要贸易业务客户出现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拖延支付、商品无法兑付等问题,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大额坏账准备,以致于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为3.56亿元,拖累业绩。

截至2020年9月30日,广州浪奇贸易业务应收账款为30.66亿元,逾期金额26.35亿元;贸易业务预付账款为16.42亿元,账龄超过90天的预付账款为9.61亿元。

其中,基于审慎性原则,报告期内广州浪奇对江苏中冶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保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广州市亚太华桑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三家客户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合计为2.63亿元。

广州浪奇的财务漏洞还未见底。

广州浪奇称,针对贸易业务涉及的存货风险、应收预付等债权债务、公司相关人员涉嫌刑事犯罪的有关事项,公安机关、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已介入侦查,公司及相关子公司暂停相关贸易业务。同时由于公司前期贸易业务存在较多风险事项尚待核实,除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外,公司以前年度贸易业务相关收入及成本等相关科目也有待进一步核查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019年公司大宗贸易业务存在多名主要供应商与客户重叠、大客户即供应商等情形。

2019年,广州浪奇从供应商1处采购价值10.71亿元的95%草甘膦原药、苯乙烯等原料,同时又向客户3销售甲苯、纯苯等产品,销售金额为6.21亿元,而供应商1与客户3为同一公司。

2018年,广州浪奇向供应商1采购苯乙烯、乙草胺等化工原料10.55亿元,同期向客户3销售对氯甲苯、甲苯(农化组)、95%草甘膦原药4.7亿元,供应商1与客户3同样为同一家公司。

广州浪奇2018年的供应商1、客户3与2019年的供应商1、客户3是否为同一家公司?若是,为何公司2018年向客户3销售95%草甘膦原药,2019年又从客户3处采购95%草甘膦原药?

一般来说,公司供应商与客户重叠,其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备受关注。而广州浪奇不仅客户与供应商重叠,且出现了采购和销售同一产品的情况,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中国新闻周刊曾就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等相关问题致函广州浪奇,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