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接近尾声,借钱和偿债规模创新高。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2602亿元,同比增长约44.8%。前11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利息总计27728亿元,同比增长约45.2%。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今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也较往年有明显增长。而前些年发行期限较短的债券密集到期,地方偿债规模不断增加,偿债压力陡增,为缓解压力,不少地方通过借新还旧来缓解这一压力,这也导致今年发债规模进一步加大。

各地发债规模差异较大。前11个月,发债规模居前三的分别是山东(4405亿元)、江苏(4031亿元)和广东(4021亿元),四川、浙江发债超过3000亿元,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发债超2000亿元,发债规模最小的西藏为140亿元。

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券采取限额管理,各地发债规模由财政部分配。地方发债规模与地方财力、债务风险、融资需求、项目成熟程度等多因素相关。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越强、债务风险越低、承担中央重大项目支出越多、融资需求越大,获得发债额度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地方政府发债期限继续拉长,发债利率总体稳定。

前11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4.8年,而去年全年这一数字为10年。地方政府债券期限适当延长,可以更好地匹配项目建设周期。前11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0%,略低于去年全年,有利于降低地方借债成本。

由于今年地方举债规模大幅增加,今年前11个月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为25.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逼近警戒区间(100%~120%)下限,风险有所增加。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明年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吉富星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这意味着明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还将保持一定规模,但债务增长速度不会像今年这么高。比如明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可能会低于今年3.75万亿元。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期撰文谈及“十四五”时期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时,首先就强调,要根据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以及财政可持续的要求,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

他表示,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一般债务限额与税收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相匹配。

“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十四五’时期及未来一段时间,财政再平衡是大方向,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速度会下降。”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第一财经。

未来地方政府发债期限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债券项目期限明显过长,存在人为将偿债责任后移的不良倾向,财政部近期发文要求优化地方债期限结构,合理控制筹资成本。

比如,财政部要求年度地方新增一般债券平均发行期限应当控制在10年以下,10年以上新增一般债券发行规模应当控制在当年新增一般债券发行总额的30%以下,再融资一般债券期限应当控制在10年以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