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相继披露去年财政收支情况,在税收增长乏力之际,一些地方罚没收入却逆势上升。
云南省财政厅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当地非税收入中的罚没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02.1亿元,同比增长59%,而2019年这一增速仅2.1%。
云南去年罚没收入为何大增?云南省财政厅解释称,这主要是各执收部门及时清算缴库办案罚没收入,拉动公安、检察、法院和其他一般罚没收入同比较快增长。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以前一些部门没有及时把罚没收入上缴国库,现在云南加强预算管理,将这部分收入及时缴库,带来收入大幅增长。另外今年受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地方加强征管,执法更加严格,清缴力度更大,也可能带来罚没收入快速增长。
一位云南基层财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当地一些违规违法行为增多,也是带来罚没收入增加的原因之一。
罚没收入大增绝非云南一地现象。外界也担心一些地方罚款过于严苛,影响当地营商环境。
去年10月,14个国务院督查组分赴1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督查。部分督查组反映,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使用行政处罚手段,在今年财政收入增速普遍下降或负增长的情况下,不少地方罚没收入逆势上升。处罚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保市场主体政策和“放管服”改革的成效。
上海财经大学郑春荣教授告诉第一财经,相比于税收收入,包括罚没收入在内的非税收入不够规范。当受疫情等影响税收收入增长乏力时,为了平衡财政收支,一些地方可能会依赖包括罚没收入在内的非税收入高增长来填补收支缺口。
国务院已经关注到部分地方罚没收入异常增长情形,并出手规范。
1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规范交通、税务、应急等领域执法,科学制定裁量基准,对轻微交通违法、一般交通违法初犯偶犯等更多采取警告方式,慎用或不适用罚款,在税务执法领域研究推广“首违不罚”清单制度。
施正文表示,交通等领域违法跟老百姓密切相关,作为服务型政府,执法目的不是罚款取得收入,而是让违规百姓知道法规遵守法规,因此对轻微违法行为慎用或不适用罚款,更能体现政府是服务老百姓,执法效果更好。
目前不少地方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初犯的一些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比如乱停车但不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经警告后立即驶离等情形,进行口头警告批评教育不罚款。针对纳税人首次发生情节轻微,能够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部分违法行为,税务部门不会罚款,这被称为“首违不罚”。长三角地区已经出台了“首违不罚”清单,今年税务总局要求推广这一制度。
除了轻微违法慎用罚款外,国家也从制度上规范罚没行为。
上述会议要求,落实和完善罚没管理制度,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罚没财物管理,财政部制定了《罚没财物管理办法》于今年起实施。其中重申了罚没收入要全额上缴国库。政府预算收入中罚没收入预算为预测性指标,不作为收入任务指标下达。执法机关的办案经费由本级政府预算统筹保障,执法机关经费预算安排不得与该单位任何年度上缴的罚没收入挂钩。
施正文表示,罚没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并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得执法机关经费与罚没收入不挂钩,可以避免执法机关为了取得经费而加重罚款。
前述国务院督察组建议,严密监测各地罚没收入走势,密切关注异常增长地区。对各部门现有行政处罚事项的依据开展合法性审查,坚决清理各种表述含混、更新滞后、脱离实际的行政处罚事项,为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