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俄乌开战第五天的3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发布国情咨文。尽管其在美国的收视率创下五届总统的最低记录,但现场参会的美国精英却显得群情激奋,全体起立为拜登长时间鼓掌。针对国情咨文,美国民众和美国精英为什么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或许,只有美国精英才明白:拜登成功地挑起了俄乌战争,这对摇摇欲坠的美国获得了难以计数的渔翁之利,其意义之重大,不管怎么夸张都不过分。

当然,拜登或许更明白,值此美国经济被疫情严重摧残,而美联储加息很可能引发经济“滞胀”,股市暴跌的重要时刻,成功挑起俄乌战争,搅乱欧洲,把巨额欧洲资本打出欧洲,流向美国,这是为美国赢得了重大利益,这是政绩,这是他连任下届美国总统的重要保障。所以,国情咨文开篇就是俄乌战争,而且拜登神情之亢奋、之激动甚至超出其当选总统之时。但问题是:国情咨文的开篇为什么不是“疫情”?为什么不是物价?难道它们之于美国老百姓的重要性远不及俄乌战争?从美国政府背后的利益诉求出发,当然是这样。

俄乌战争不是会进一步推高美国物价吗?当然,但更重要的是,俄乌战争会给美国能源集团、军事集团和金融集团带来巨额利益,更会展示出“美元和美元资产的相对安全性”,从而巩固美元霸权地位。

俄乌战争,除当事双方,恐怕欧洲受损最大。且不说显而易见的欧元地位,单说能源短缺加剧,势必会将欧洲经济更深地拉入经济停滞、物价飞涨——“滞胀”的境况。

上世纪70、80年代,以色列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几次战争,以及石油产出国针对美国的石油禁运,导致石油价格步步走高。从而使几乎各个工业国,尤其是欧洲工业国陷入了深深的“滞胀”过程。美国趁此推行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以治理通胀为名,用高利率把本土一般制造业逼向亚洲。与此同时,让大幅度的“滞胀”严重恶化、弱化了欧洲工业国的经济实力,从而重构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的美元霸权。

历史会重演吗?说实话,很像、很像!不是吗?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将导致欧洲减少近40%的能源供给,这显然已经刺激石油、天然气价格暴涨;另外,发生在欧洲的中东难民潮尚未平息,现在会不会再次受到乌克兰难民潮的袭扰?所以,欧洲不该跟随美国挑事儿而自残,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拿出北约停止东扩的气魄,促使俄乌两国尽快结束战争,恢复欧洲的平静,以确保欧洲经济疫后健康。

这或许是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但站在欧洲利益的角度,还有什么比这更现实?欧洲该有欧洲的独立智慧。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