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冰) 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就一直在关注涉及老年人群体的民生话题。
比如,皮剑龙注意到,在居家养老生活中,由于老年人的出行不便,已经成为了老年人从社区到社会的重要瓶颈,老年人的世界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在今年皮剑龙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出行服务供给的提案》。
“在居家社区各类养老服务中,出行服务是帮助老年人走出社区、重归社会的必要服务,是连接养老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型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保障功能。但出行服务位于社区和社会生活的交汇地带,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养老服务之一。”皮剑龙说。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随着数字化出行方式的逐渐普及,它也冲击了传统的出行习惯,但数字化出行服务并未能充分普惠老年人群体,甚至给老年人带来“数字鸿沟”。以打车为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布的《老年人出行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4%的老年人仍旧在路边扬招打车。而在使用过手机叫车的老年人中,仅有20%的老人能够不求助于他人独立叫车。
因此,皮剑龙建议,要推行交通出行适老化服务,降低数字化出行使用门槛,推进在社区建设暖心车站等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让数字化出行普惠老年人群体。
实际上,为更好完善提案内容,两会前,皮剑龙专程调研了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暖心车站。朝阳门街道是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明星”片区,最早建设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并为老年居民打造了“15分钟居家养老宜居圈”。
但是,老年人出行难题也困扰着这个“明星”片区。皮剑龙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一旦突发疾病,要想尽快打车到达医院,常常会遇到困难。“因为老人只会到小区门口招手拦车,可是很多出租车已经接了手机上的订单,空车路过也不会停下。”皮剑龙说。
朝阳门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的工作人员也反馈,这是老年人出行面临的典型困难。社区也曾试过邻里互助,以及在养老服务中心专门设置老人用车,但实际运行起来效果都不太好。
去年,随着交通领域适老化改造的推进,朝阳门街道依托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采用“社区+物业+养老服务”的模式,引入了适老化出行服务,在社区建设助老打车暖心车站。
助老打车暖心车站将手机叫车的门槛降到了最低,不需要单独下载APP、不需要输入起终点、不要求必须线上支付,老年人只需要扫一下、点一下就能将附近的出租车呼叫到暖心车站。经过实际使用反馈,社区发现暖心车站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老年人“不会叫车”“叫不到车”“找不到车”“不会支付”等问题。
因此,皮剑龙也在提案中建议,一是要加快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降低数字化出行的使用门槛,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二是建议将出行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清单,为老年人从社区回归社会、加强社会参与做好支持;三是探索“社区+物业+养老出行服务”模式,把出行服务引入社区,无缝衔接;四是推动在全国社区建设暖心车站等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让老年人能够看得见、用得上助老打车等服务;五是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引导老年人学习使用数字化出行服务。
责编:吕江涛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