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伍素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全省“1+1+9”工作部署,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月21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广东农业总产值和增速均创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历史性缩小至2.5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率由2017年的62%提升至99.8%以上……一系列数字表明,广东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东粮食年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如何发挥好粮食安全担当?“我们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摆在首位,”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在会上说:“如何保护好粮食安全,对于广东来讲是一个重大挑战,对于全国来讲,有特殊的意义。“
顾幸伟表示,为了打好这一仗,广东重点要打好六张牌,分别是:党政同责牌、种业翻身牌、耕地保护牌、惠农政策牌、科技支撑牌、产业提升牌,做到保良种、保面积、保投入、保科技、保效益。
今年是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第一年,“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广东把粮食生产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硬任务,全面压实粮食生产政治责任,打好党政同责牌。近年来狠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全面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单产“三增”,在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次。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粮食生产任务。
打好种业翻身牌,就是要保良种。《广东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推动主要农作物育种创新。据了解,广东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也是最主要口粮。广东丝苗米是优质籼稻最具特色的代表。以前,由于丝苗米品质好但产量较低,制约了优质稻发展。近年来通过育种创新,培育了一批优质高产丝苗米品种,品质媲美或超过泰国香米,突破了“优质难高产”瓶颈制约。
“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将其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来抓实抓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顾幸伟表示,这是要打好耕地保护牌,保面积。截至2021年底,广东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519万亩。在全国率先利用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对15亩以上疑似撂荒耕地开展实地核查,2021年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85.89万亩。
在惠农政策的落实上,2022年广东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5.1469亿元,下发中央财政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7565亿元,降低农民因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同时,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保险,探索完全成本保险,部分市县还对粮食生产特别是适度规模生产增加补贴,全方位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打好惠农政策牌,即要保投入。
在科技支撑上,藏粮于技。组建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借助农业技术服务驿站和乡土专家队伍,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线上线下咨询培训,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水稻良种良法示范推广。近年创造了华南双季超级稻亩产1537.8公斤世界纪录,双季香稻亩产1367.3公斤世界纪录,并具备了大面积双季优质丝苗水稻亩产超900公斤平衡生产的能力,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最后,打好产业提升牌保效益,让农民种粮有钱赚。顾幸伟提到,通过社会化服务生产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广东建设了1个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28个丝苗米特色产业园,276个丝苗米专业镇村,促进粮食产业全链条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打造“广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广东丝苗米团体标准14项,并覆盖了全产业链条,营造了“南有丝苗、北有五常”的优质稻米市场效应。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