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每当跨年之时,金融市场都会显现资金短缺现象。尤其是2022年底,基于新年和春节间隔只有20天,因此,市场现金需求之大非同往年。所以,这是否需要央行帮助,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以避免流动性不足而导致金融市场波动。

从最近的情况看,股市、债市疲弱,货币市场也不太正常。比如在货币市场中,隔夜的shibor已经低至1%以下,但7天期以上的shibor却纷纷走高,而交易所国债逆回购市场隔夜利率始终保持在2%到3%之间,这与仅为0.78%的隔夜shibor形成了100多个基点的利差空间,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证明我们货币市场的利率信号依然存在传导不畅的问题?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阻碍?这似乎是个老大难问题,而症结在于中国金融市场“各管一段”的割裂,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实际上,跨年资金短缺问题极易化解,只要央行能够提供一些短期资金即可,而这笔资金的期限应当在1到2个月。不幸的是:央行货币工具中缺少1到3个月的品种,而往往需要靠7天、14天工具滚动。但滚动式满足,远不及一次性满足,因为预期差异很大。金融机构需要1个月以上的资金,现在只能获得7天或14天的资金,尽量数量足够,但下一个14天还有吗?需要多高的成本?这样的担心,势必导致银行收紧资金使用。结果在滚动式资金供给的条件下,资金投放一点都没少,但市场却仍可能出现“短时供血不足”。

为什么不能开创更加丰富的工具,而非要坚守“短端向长端传导”的教科书公式?2022年12月2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投放190亿7天期和1410亿14天资金,这显然只是为了跨年资金需求,但金融机构的运营恐怕还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因为它们还要一并考虑跨春节的资金安排。

央行需要两节一并考虑,采用30天到60天的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不仅可以稳定金融机构的资金预期,从而避免金融机构出售股票、债券套现以应付短时现金需求,更重要的是:此举可以稳定整个金融市场的预期。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