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石青川)12月28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相关资料图)
该《通知》强化了精准施策、系统调控,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激活市场需求、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行业服务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
记者整理发现,该《通知》主要从开发商与购房者两个角度展开。
从开发商角度来看,《通知》主要从降低开发成本,放宽贷款政策两个方面展开。其中在降低开发成本方面,《通知》显示,开发企业的土地款最长可延缓3个月缴纳,且不计违约金;配套费可延缓6个月缴纳,不计违约金。同时,《通知》对项目资本金使用也做了放宽,对已办理项目资本金存入手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地产企业可分楼栋申请使用资本金;对新办理项目资本金存入的,开发商可先存入40%,剩余60%最长可延缓6个月存入,并且延缓期内若项目形象进度达到全额使用节点便可不进行补存。
在贷款政策方面,本次政策调整则从多个层面进行了放宽,几乎覆盖了市面上大部分地产企业。其中对政府发布白名单的企业,将增加贷款,并且延长还款年限、降低利率;对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政府还将协助增信发债;而对于资金紧张的地产企业,从2022年11月11日算起,未来半年内房地产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将最多可展期1年,并支持金融机构对地产企业贷款的期限、还本计划、计息周期等作出调整。此外,建筑类企业融资也被放宽,金融机构将支持建筑类企业通过质押应收账款的手段增信,而对因房地产企业影响出现问题的建筑企业,将适当放宽放款限制。
从购房者角度看,本次政策调整主要为增加购买力。其中增加货币化安置力度,被看作是全力扩大市场需求的一个信号。除了增加货币流入,针对购买人群的政策也在推动扩大,外地在渝工作人员以及广安市居民,在重庆购置住房时,将享受与重庆市民同等待遇。在重庆长年从事地产营销行业的王雪松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无论是增强货币化安置,通过基础货币投放,刺激市场购买力,还是外地居民购房享受同等待遇,引入新的购买人群,这两点是对市场最实质性的利好。
尽管重庆没有严格的限购政策,但重庆试点的“房地产税”是基于购房者购买套数进行计算的。本次政策调整还在居民购买套数上进行了放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重庆主城区与主城区以外的郊县将分开统计购买套数,也就是说郊县居民新购买主城区住房,也将被算作首套。
其二,对于家庭现有住房用作租赁或者长租公寓的,扣减一套房计算作为计算购买房屋套数。《通知》中明文规定,将自有住房经市住房租赁服务平台备案,且经住房保障部门出具认定书,以及承诺租期不少于10年或备案租赁合同租期不少于5年的,该套住房可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该政策调整也被众多购房者担忧,一位有购房打算的居民就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达了疑问:“如何判定租赁合同的真实性?用假的租约进行囤房是否会给炒房团开了条口子?”不过《通知》中也明确表述,一个家庭原则上只能核减一套。
其三,支持“先买新再卖旧”家庭购置改善性住房,改善性住房购买可延长认购期,已网签出售的家庭唯一住房,也可不纳入家庭住房贷款套数核查范围。而在长沙等城市松绑限购的政策中,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增加1套购房指标的政策并未在重庆出现。
一系列政策调整是否会对重庆地产市场产生正向影响?大部分从业者较为悲观。德佑地产一位销售人员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三个月几乎没有客户,同事也都没有开过单,且近期二手房在售的房源售方有一大部分都要求全款,至少未来半年内看不到希望。有多位主要为地产行业提供营销广告业务的人员私下向记者表示,正在考虑转行。
王雪松也向记者坦言,感觉市场没需求。他分析道:“本次政策对需求市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考虑到重庆市场从2021年成交量到2022年成交量的大幅度下滑,即便这些政策都起到一定效应,市场成交量也很难出现一个大的反弹,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延缓市场下跌具有一定帮助,但能否止跌,可能要看整体经济的基本面。”
根据中指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6日,22城累计卖地1.9万亿,同比下降超过三成,较2021年少卖地9000亿元。截至11月末,22个集中供地城市中,整体供地完成率不足6成,其中重庆甚至不足2成。
政策调整后,地产企业是否会增加拿地需求?多家曾在重庆拿地的地产企业对相关问题不作回应。龙湖地产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龙湖今年有在重庆拿地,但明年还要看情况,这个问题说不好。另一位地产营销人员则透露,地产行业的人已经开始普遍不相信行业回暖,现在政策的松绑应该要以促进形成地产新模式为目的才行得通。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