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庭阳︱北京报道

12月18日,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解读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时说,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在回答如何有效稳定消费增长时,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这几年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倾向上升,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相关资料图)

“2023年国内经济逐步趋稳可期”“2023年经济向好动能主要来自内需”“疫情对经济影响会越来越弱,消费有望迎来复苏”……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招商基金公司、汇丰晋信基金公司和博时基金公司,乐观看待2023年的消费市场。

证券市场已经有所反应。

上证指数在2022年10月31日触到2885点的阶段性底部后,开始反弹,一个月内攻破3000点、3100点,在12月7日盘中突破3200点。从10月31日至12月16日约一个月时间(以下简称“这波行情”),上证指数上涨9%,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分别上涨12%、16%,旅游及景区、白酒、休闲食品等消费行业公司股票价格涨幅,居于前列。

一个季度前已开始布局消费行业

易方达、天弘和嘉实旗下部分基金在2022年三季度时已经开始表现乐观。

易方达瑞享在这波行情中净值上涨14%,2022年初至12月19日净值上涨22%,跑赢沪深300指数40个百分点。该基金二季度末股票仓位94%,三季度末92%,持续保持高仓位。

基金经理说,保持较高仓位以待市场好转时仍具有较强竞争力。市场对于疫情、经济与就业的压力、全球紧缩货币政策的担心都是阶段性的,这些压力和担心终将过去。提前配置拐点清晰、受益于疫情复苏的出行及消费行业。

天弘通利在2022年三季度大幅加仓。该基金股票仓位从2022年二季度末的32%提高到三季度末的79%,是自2014年成立后的最高仓位,这波行情中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上涨15%。基金经理在2022年三季报中说,“疫情这3年,居民的各种借款不良率稳定、存款总额增加、储蓄倾向上升,这些多增加的储蓄就是未来潜在的需求,我们期待消费场景恢复的可能性。”

嘉实新财富统计区间内盈利12%,这只基金股票仓位从2022年二季度末的43%提高到三季度末的94%,几乎达到仓位上限。该基金基金经理三季报中对于投资思路的论述长达3000字,其中说:“从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历史来看,我们有个基本信仰,中国人民有极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投资组合上,开始逐渐布局疫情后复苏相关的行业。基金重仓股中包括日常消费、快递和房地产行业股票。

广发基金林英睿对自己所管基金“一视同仁”,他管理的广发睿合、广发睿毅领先、广发鑫睿一年持有和广发睿恒进取一年持有,4只基金都在2022年三季度加仓,加仓幅度在15至40个百分点之间。两只基金仓位到了近90%,两只超过了90%。这波行情中,4只基金盈利在15%至18%之间。林英睿说,证券市场当时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特别是以大盘价值风格为代表的资产,已经具备历史级别的性价比。过去一个季度,不断提高股票仓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会维持较高仓位。

林英睿管理的这4只基金,其中3只在2022年三季度末重仓航空股、百货公司股票,有1只重仓医药股和家用电器股票。

疫情防控策略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之后,基金方面怎样预判2023年?

招商、博时、汇丰晋信,三家基金公司均期待消费修复

招商核心竞争力在这波行情中复权单位净值上涨34% 。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招商基金说,预计2023年全国GDP增长将达到5%,经济向好动能主要来自内需,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消费端受防疫优化提振。在防疫政策优化后,居民消费意愿提升,消费场景有望得到修复。

“有必要对2023年及未来几年抱有比较强的经济增长信心。”这是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的观点。陈显顺说,2023年,伴随经济复工复产的力度加大和日常生活场景的修复,可能会看到消费链条的大幅改善。

汇丰晋信消费红利基金基金经理范坤祥说,过去几年,民众消费意愿和信心偏弱,居民存款额大幅提升。随着近期防控政策逐步优化,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弱,消费也有望迎来复苏。他看好的细分行业是食品饮料、出行链条中的航空、酒店和文旅。

同样看好航空股的还有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陆彬。他的理由是,影响航空板块业绩的三个主要因素是航空出行需求、国际油价、汇率变化。随着国内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在2023年有望看到出行增加、全球通胀回落、人民币汇率回升三个因素同时出现,那时,航空股收益向上趋势会非常明显。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24期)

2022年第2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