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相关资料图)
一段时间以来,所谓“中特估”概念股十分火爆,作为“中特估”的组成部分,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股票涨势更为亮眼。但5月10日,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大型银行股盘中跌幅甚至高达4%以上。什么力量使之暴涨暴跌?市场分析很多,但股价走势的一个铁律是:跌久必涨,涨久必跌,而且暴涨必然暴跌。所以,分析股价短期走势那是投机者的事情,而作为中长期投资者,应当关注的是:价值,以及股票市场最基础、最本源的功能和动能。
2022年11月21日,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给中国证券业出了一道“研究课题”:需要对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重点任务深入系统思考。要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此后,所谓“中特估”概念逐渐成为A股市场上一个热络的板块和投资主题。
但问题是:易会满所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到底是什么概念?仅仅是简单针对“中字头”股票股价过低?将其作为全部恐怕有失偏差。
无论如何,股票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属性:第一,为企业补充“核心资本”;第二,预期决定价格。也正是因为这两大基本属性,才使得股票市场能够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资本羽翼”。
除了一般规律,中国股市该不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该有。那应是怎样的特色?那些超低价格的“中字头”股票是不是该有更高的股价?其实,完全不必纠结于股价,因为低价格的超值状况并非坏事,它恰恰能够带给民众“普惠性的资产收益”。比如,如果我们有较大规模的国家福利基金,哪怕是让老百姓自己出些钱去购买这些超值资产,未来可不可以带来超值收益?很显然,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其他国家都不易存在,唯有中国存在这样的“优势”,而它也恰好匹配了“中字头”公司——国有资产的原本应有的属性。
所以,A股市场完全可以分为两类结构:其一是单纯的市场力量,作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资本筹集;其二是政府推动下的“全民基金”,以此分布购买超值国有资产,让全体人民分享到经济成长的红利。
实际上,全球股权资本资源实际是非常有限的,尤其在科技竞争的背景下,股权投资偏好的资本更显弥足珍贵。A股市场是不是更需要这样一种特色:更有效地激励科技创新。当然,一些“中字头”公司同样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对这类公司,市场也一定会展示其真实价值。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